初中生心理特點及應對策略.doc
在這些年教育教學和課題研究過程中,初中生難管難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首先初中階段的學生多處于青春期,這個階段的學生身體發育大都處于鼎盛時期,而且第二性特征也開始出現并快速發展,趨向性成熟。隨著這一系列生理上的所發生特別變化,個性發展上也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比如說十三四歲的孩子經常表現出成人的一些想法,覺得自己長大了,在各方面都能獨立自主了,有了擺脫家長和老師控制的一面。家長們在這一階段往往很頭疼,感覺很難管理孩子,老師對孩子們也很頭疼,感覺很難教育。對我們“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言,該如何對學生的叛逆、極端等不良心理進行教育呢?
一、初中生的心理特點
(一)生理變化對心理活動的沖擊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初中生在生理上出現了急劇的變化,這必然給他們的心理活動帶來巨大影響。
這種影響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首先,由于初中生身體外形的變化,使他們產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們也希望能盡快進入成人世界,希望盡快擺脫童年時的一切,尋找到一種全新的行為準則,扮演一個全新的社會角色,獲得一種全新的社會評價,重新體會人生的意義。就在這種種新的追求中,他們感到種種困惑。
其次,由于性的成熟,初中生對異性產生了好奇和興趣,萌發了與性相聯系的一些新的情緒情感體驗,滋生了對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開表現這種愿望和情緒,所以,體會到一種強烈的沖擊。
(二)心理上成人感與幼稚性的矛盾
初中生的心理活動往往處于矛盾狀態,其心理水平呈現半成熟、半幼稚性。其成熟性主要表現為他們產生了對成熟的強烈追求和感受,這是來自于身體的快速發育及性的成熟,在這種感受的作用下,他們在對人、對事的態度、情緒情感的表達方式以及行為的內容和方向等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同時也渴望社會、學校和家長能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其幼稚性主要表現在其認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點及社會經驗上。初中生的思維雖然已經是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水平還較低,處于從經驗型向理論型的過渡時期;由于辨證思維剛開始萌發,所以,思想方法上仍帶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在人格特點上,還缺乏成人那種深刻而穩定的情緒體驗,缺乏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意志力;社會經驗也十分欠缺。
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現出種種心理沖突和矛盾,具有明顯的不平衡性。
由于初中生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成人感,進而產生了強烈的獨立意識,他們對一切都不愿順從,不愿聽取父母、教師及其他成人的意見,在生活中,從穿衣戴帽到對人對事的看法,常處于一種與成人相抵觸的情緒狀態中。
但是,在初中生的內心中并沒有完全擺脫對父母的依賴,是依賴的方式較之過去有所變化。童年時,對父母的依賴更多的是在情感和生活上,初中生們對父母的依賴則表現為希望從父母處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護。
存在于少年身上的反抗性也帶有較復雜的性質。有時是想通過這種途徑向外人表明,他已具有了獨立人格;有時又是為了撐起個樣子給自己看,以掩飾自己的軟弱。實際上,在生活中的許多方面,他們還是需要成人幫助的,尤其是在遭受挫折的時候。
進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漸漸地將自己內心封閉起來,他們的心理生活豐富了,但表露于外的東西卻少了,加之對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滿意,又增加了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