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原因讓人無語。

女子想帶自己的貓去健身,可是工作人員拒絕了。

一開始,她只是飆臟話,辱罵工作人員。

再次被拒絕后,她直接對健身教練上手了,旁人拉也拉不住。

心理失控狀態_情緒失控自己打自己臉的心理_情緒失控的心情

后來,她干脆脫光自己的衣服,全裸健身。

故意在眾人面前深蹲、做各種辣眼睛的姿勢、還試圖擾亂其他健身的人。

情緒失控的心情_情緒失控自己打自己臉的心理_心理失控狀態

圍觀的人很多,女子也絲毫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

直到警察來了,以“妨害風化”罪將她帶走,事情才平息下來。

在場的工作人員說,這已經不是女子第一次試圖違反健身房的規定了,這次實在是鬧得太過了,才不得不報警處理。

心理失控狀態_情緒失控自己打自己臉的心理_情緒失控的心情

一名成年人,在公眾場合做出這樣的舉動,實在是啼笑皆非 。

現在,有太多成年巨嬰,信奉“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他們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過分放縱自己的情緒,卻沒有收拾殘局的能力。

殊不知,控制不住情緒,最終買單的是你自己。

02

我們身邊,因為情緒失控而發生的悲劇,太多太多了。

重慶一對夫妻吵架,妻子欲開車離開,丈夫怒氣沖沖追出來,張開雙臂擋在車前面,瘋狂捶打擋風玻璃。

下一秒,妻子情緒失控,踩下油門,丈夫摔了出去,后腦勺著地,當場身亡。

情緒失控的心情_情緒失控自己打自己臉的心理_心理失控狀態

在警察局里,妻子一臉懵逼,嘴里念叨著:如果當初不這么生氣就好了。

美國某中餐廳內,警察在廚房發現了一具5歲女孩的尸體。

調查之后發現,原來是女兒不聽話,母親情緒失控了,一怒之下,她狠狠捶打女兒頭部,發現女兒口吐綠色液體才停止。

為了隱藏這次謀殺,兩夫妻用鹽對尸體進行了腌制處理。

心理失控狀態_情緒失控自己打自己臉的心理_情緒失控的心情

面對警察,這位母親說:我也不想那樣對我女兒,但有時候真的控制不住。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情緒就像心魔一樣,失控了,就會把你吞噬。

一時的情緒失控,會害了別人,也會葬送了自己。

03

王爾德說:我不想被自己的情緒左右,我想使用它們,享受它們,支配它們。

這大概是所有人的心聲了。

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大部分人依舊會被自己的情緒支配。

在很多時候,情緒超過理智,最后失控,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就像前面的幾個例子那樣。

為什么會這樣呢?

心理學上有個“情緒應激”的概念。

我們之所以會情緒失控,甚至做出傷害自己或者傷害他人的行為,是因為受到了應激源的影響,自動開啟了“情緒應激”的模式。

情緒失控自己打自己臉的心理_心理失控狀態_情緒失控的心情

過激的情緒應激反應,背后深層的原因是“見諸行動”。

見諸行動,是指一個人在未察覺的情況下,受到情緒驅使,做出無法控制的、沖動的行為。

精神分析師 指出,會將內心沖動見諸行動的人,對于自己和他人造成的后果也是默然的、不在乎的。

在見諸行動時,這個人的行動是先于思考,甚至完全沒有思考,行動已經代替了他的思考和語言表達。

如果一個人頻繁出現見諸行動的情況,也意味著這個人缺乏足夠的能力來調節自己的情緒。

情緒失控的心情_心理失控狀態_情緒失控自己打自己臉的心理

長期處于情緒失控,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這就像一顆定時炸彈,爆發時足以摧毀一切,讓身邊的人唯恐躲之不及。

然而,對于很多人來說,即使知道情緒失控會帶來不良后果,但調節情緒依舊是道難題。

04

為什么調節情緒這么難?

為什么有些人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

除了基因、人格障礙、注意力缺陷等先天因素影響,和一個人的成長經歷也有著巨大的關系。

比如,從小就被溺愛的孩子,就難以發展出足夠的情緒調節能力。

電影《誤殺》里,壞男孩素察,生活在一個有權有勢的家庭,媽媽對他極其溺愛。

兒子把別人眼睛打瞎了,她第一時間用金錢擺平,隨后還跪在地上給兒子的手上藥。

情緒失控自己打自己臉的心理_情緒失控的心情_心理失控狀態

在爸媽的寵溺之下,素察無法無天,一點小事就大打出手,對著弱勢的母女也毫不留情。

情緒失控的心情_心理失控狀態_情緒失控自己打自己臉的心理

最后,他也失控的情緒而丟了性命。

孩子的情緒發展不完全,更加容易產生情緒應激反應,比如通過大哭大鬧激烈地表達自己內心的訴求。

溺愛孩子的父母,會在不經意間,強化孩子不良的情緒應激反應。

孩子發現自己情緒失控,需求反而能得到滿足,父母還會來安慰自己,也不需要負情緒失控的責任。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回避自己發脾氣的原因,任由著自己的情緒發泄。

在他們看來,學習調節情緒、穩定情緒完全沒必要。

情緒失控的心情_情緒失控自己打自己臉的心理_心理失控狀態

長大后,發脾氣也是他們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他們缺乏同情心,完全不在意他人的需求。

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即便和人相處不愉快,也會依賴于這種情緒模式帶來的權力感與控制感,從而缺乏調節情緒的動機。

心理失控狀態_情緒失控的心情_情緒失控自己打自己臉的心理

父母的溺愛,是溫柔的陷阱。

被溺愛的孩子,會被失控的情緒限制一生。

相反,被過度忽視的孩子也會如此。

05

之前看到一個新聞,一個14歲的女孩,用非常殘暴的手法,將自己11歲的親生弟弟殺死了。

心理失控狀態_情緒失控的心情_情緒失控自己打自己臉的心理

女孩是家中老大,長期被父母忽略就算了,平時弟弟妹妹出了什么事,父母總是先指責她。

弟弟妹妹眉頭皺一下,都能得到爸爸媽媽的安慰。

而自己,永遠不被看見。

在一次和弟弟的爭執中,她情緒失控了,把刀對準了自己的弟弟。

心理失控狀態_情緒失控的心情_情緒失控自己打自己臉的心理

童年時期遭到忽視的人,也很難發展出足夠的情緒調節能力。

因為父母平時忽視孩子的情緒,只有后果嚴重的時候才會稍加關注情緒失控自己打自己臉的心理,就會強化孩子的情緒應激反應。

發泄情緒的后果,可能是責罰,但也可能是作為彌補的短暫關懷。

無論哪一種,在情緒失控的尾聲里,才會有來自父母的回響。

不同的是,被忽視的孩子,其實是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的,但是一旦進入應激狀態,他們會停不下來,甚至變本加厲。

情緒失控的心情_心理失控狀態_情緒失控自己打自己臉的心理

說這兩點,主要是希望有孩子的家庭,要注重孩子情緒應激能力的培養。

情緒的調節情緒失控自己打自己臉的心理,和童年時期的經歷息息相關,但這并不意味著,成年人的情緒,就是不可控制的野獸。

06

一個人,不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該使一切行動受制于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

畢竟,學會自我控制才是獲得真正自由的唯一方法。

心理失控狀態_情緒失控的心情_情緒失控自己打自己臉的心理

美國情緒管理方面的專家羅伯特·艾倫創立了自己的“制怒三部曲”,可以幫助我們調節情緒。

第一步,識別誘餌。

花一段時間,比如一周,記錄下所有是你情緒失控的事情,分析背后的原因。

第二步,識別需求。

每一次情緒失控,背后的深層原因,都是某種需求沒有被滿足。

而最常見的需求,通常可以歸為以下兩類:

尊重和被理解

物理或者心理的領地被侵犯

當你情緒即將奔潰的時候,停下來問問自己:

“這兩個需求中,是否有一個被侵犯了?”

“我生氣是不是因為某人沒有給到我應有的尊重?”

“還是我的心靈邊界被侵犯了?”

或者,有可能是二者同時受到挑戰。

心理失控狀態_情緒失控的心情_情緒失控自己打自己臉的心理

第三步,滿足需求。

當你清楚了自己的需求之后,便不會再急著去表達自己的情緒,而是著眼于如何滿足需求。

認識一個脾氣特別不好的媽媽,經常對兒子大吼大叫。

原因是她工作真的非常忙,每天都要不停地開會,要應付各種各樣難纏的客戶,

下班回到家后,孩子嘰嘰喳喳說個不停,作業不好好做,飯也不好好吃。

每次她想休息一會,孩子總要惹事。

情緒失控的心情_情緒失控自己打自己臉的心理_心理失控狀態

我們聊過天之后,她意識到了自己真實的需求,只是想要一段不被打擾的休息時間。

于是她告訴兒子:“媽媽很累,需要休息一個小時,你先自己寫作業,一個小時以后,媽媽來為你輔導題目。”

孩子也心疼媽媽,于是便乖乖聽話了。

心理失控狀態_情緒失控的心情_情緒失控自己打自己臉的心理

精神科醫生 說過:在任何情況下,你如何做出情緒反應,都是一種選擇。

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情緒失控自己打自己臉的心理,人要學會管理情緒,敢于直面自己的情緒。

努力調動積極的情緒,嘗試控制消極的情緒,不斷進行自我調節,內心才能得到真正的釋放。

要記住,情緒是你的,而你不是情緒的,千萬別讓情緒反客為主。

俗話說得好,一分脾氣,七分害。

收得住脾氣,才能接得住滾燙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