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沖突想離婚,怕傷害孩子怎么辦?實施情緒管理訓練
朋友小影和老公感情不和想離婚,可是又怕傷害到上小學的兒子,兩人約定,等到兒子18歲以后再離婚。為了不讓兒子察覺到異常,平時他們貌合神離,在兒子面前還像以前一樣。
離婚對孩子的傷害,可以說是肉眼可見,當離婚的父母一方問孩子,“如果爸爸媽媽離婚,你想跟爸爸,還是跟媽媽”,多數孩子一定會非常惶恐,孩子們都希望爸爸媽媽都在身邊,分裂的家庭會讓孩子害怕、無助,擔心自己被拋棄,而多項心理學的研究也發現,父母經常暴發沖突,或者離婚,會對孩子帶來多方面的影響,包括情緒健康、身體健康、人際交往能力等。
數據顯示,家庭矛盾、離婚對孩子造成嚴重傷害。
弗吉尼亞大學的E, 教授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的統計數據顯示,離婚家庭的孩子 患重大臨床精神疾病的概率,比一般的孩子高出三倍。
還有一項根據對兒童的調查分析發現,那些在16歲父母離婚的孩子,在18歲-22歲時,這些孩子表現出 嚴重情緒緊張和行為問題的概率,比正常家庭的孩子高一倍,在高中時的輟學率也比正常家庭的孩子高出近一倍,因為輟學,這些孩子的學歷普遍比其他孩子低。
甚至還有一項跟蹤調查發現,在參與調查的1500個孩子中,那些在21歲前經歷父母離婚的孩子, 要比其他參與者提前4年死亡,也就是說,父母離婚影響了孩子的壽命。
在我父母兩邊的親戚中,有三個離婚的家庭,兩個表哥,和一個比我小一歲的堂弟,兩個表哥的孩子都是跟著老人,其中一個表哥的女兒,多次離家出走。
父母不離婚就是對孩子好嗎?婚姻沖突同樣傷害孩子。
與小影的想法相同,很多人覺得,為了孩子維持婚姻,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又因為怨氣和矛盾不斷爆發家庭沖突,其實這種掩耳盜鈴式的維持婚姻,對孩子的傷害同樣嚴重。
父母的沖突會給孩子造成長期壓力,研究人員檢測這些孩子的尿液,發現一種與壓力相關的荷爾蒙高出正常水平。
父母的沖突、家庭的緊張氣氛,以及由于父母自己情緒惡劣忽視了對孩子的呵護,這些孩子就會出現問題。
相對來說,他們更容易生病,調整自己情緒的能力比較差,更容易和別人發生沖突,所以會被其他孩子排斥,到青春期的時候,更容易出現各種不良行為,比如逃學、打架等。
即使這些孩子貌似正常成長,也會在心里埋下深深的隱患。
育兒群一位媽媽說,她小時候父母經常爭吵,甚至打架,她清楚地記得,有一次父母打架,玻璃打碎了一地,她一邊哭一邊求父母不要打了,可是父母完全不顧。為了能脫離家庭,她發憤學習,成績很好,畢業后工作也很好,但是她需要借助長期的心理咨詢,才能維持情緒不崩潰。
她多次在咨詢師面前提起,小時候父母打架時自己的恐懼和無助,每次都淚流滿面。
如果婚姻有矛盾或打算離婚,為了保護孩子,試試情緒管理訓練。
婚姻有矛盾,夫妻雙方都難免會心情不好,甚至會有過激言論和行為,如果走到離婚的地步,那肯定是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了,這期間,孩子也會受父母情緒的影響,每個父母都不愿意看到孩子受傷害,這時候,作為理智尚存的成年人,可以試試用情緒管理訓練來保護孩子。
什么是情緒管理訓練?
就是有意識的去控制和化解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控制,這種能力也需要培養和練習。
心理學教授John 的研究結論認為, 情緒管理訓練是一種被證實可以保護孩子免受離婚創傷的方法。
這不難理解,經過情緒管理訓練,孩子的焦慮得到緩解,壓力得到釋放,不再長期處于負面情緒中,可能的傷害就會減少。
怎么進行情緒管理訓練?
John 教授提出了分五步走。
第一步是覺察孩子的情緒。
第二步是把握機會,就是當孩子的情緒出現苗頭時就去處理,不要等情緒升級到很難處理。
第三步是傾聽與認可。
第四步是幫助孩子表達情緒。
第五步是解決問題。
對孩子進行情緒管理訓練,父母需要先管理自己的情緒,及時處理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讓自己能夠以理性的態度,來處理家庭矛盾,緩解沖突,從而也有能力來幫助孩子。
育兒群那位飽受折磨的媽媽,因為親身經歷父母惡劣的婚姻關系給自己帶來的傷害,她告誡自己,即使不能做一個好媽媽,至少也不能傷害孩子,為了能讓自己更理性和強大,她積極學習心理學知識,并向專業人士求助。
當婚姻出現沖突甚至準備離婚時,父母可以按照上面提到的五個步驟,對孩子進行情緒管理訓練。
第一,觀察孩子的表現,并覺察到孩子的情緒,比如發現孩子好像有心事,在父母面前小心翼翼,或者故意躲著父母,可能孩子內心已經有了壓力,即使父母假裝在孩子面前表現正常,但是孩子對家庭的變化其實很敏感。
開頭提到的小影,后來實在受不了和老公的關系,自己搬出來租房住了,她沒有告訴兒子原因,老公也沒有說,但是有一次兒子憂傷的問她“媽媽你不要我了嗎?”
第二,找一個安靜的時刻,和孩子認真地溝通。
不用回避問題,父母的事應該讓孩子知道,同時也讓孩子知道,父母明白對孩子造成了困擾,比如,“我和你爸爸吵架是不是讓你很害怕?”
并告訴孩子家里發生了什么,告訴孩子,父母有些問題需要解決,不管父母的關系如何,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不會變。不要在孩子面前攻擊和抱怨配偶,更不要拉攏孩子一起去敵對配偶,那樣只能對孩子帶來不利的影響。
第三,聽聽孩子的想法,接受孩子的情緒。
有時候孩子的想法會超乎大人的想象,不過不管孩子怎么要,父母應該盡量地去理解和接受孩子的情緒。如果孩子小,還不能表達自己的情緒,或者不知道怎么表達,父母可以幫助孩子說出來,“你是不是擔心什么,你是不是有些難過”。
第四,對孩子擔憂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如果真的是要離婚,孩子最擔心的是什么,孩子最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如果能把孩子擔憂的問題處理好,就能減少對孩子的影響。
婚姻沖突、離婚,不管是對夫妻雙方,還是對孩子,都需要經歷一段艱難的時期,甚至需要面對長期的影響,如果能夠有意識的進行情緒管理訓練,不僅能更理性的處理問題,也會使孩子學習管理情緒的技巧,提高管理情緒的能力,有效避免和減少傷害。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