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心理家長健康孩子心得體會_家長如何輔導孩子心理健康_家長給孩子心理輔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的心理素質與教育水平對孩子心理品質的培養與形成起著關鍵的影響。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曾說:“如果父母是張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孩子將來成就如何,射向哪里,無疑將受父母這張“弓”的影響。因此,作為家長,應重視對孩子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家長首先必須了解孩子,在了解的基礎上才能理解他們,才能幫助他們。

了解,就必須善于聆聽他們的心聲,善于和他們溝通。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講出內心的喜怒哀樂,耐心地聽取他們對周圍事物或發生的事件的評判。在他們講述的過程中盡可能不要去打斷,不要急于批評或評價。

當他們講完后,你再用十分簡練的語言對他的話做一個概述,幫他理清思路。這是他不但獲得了尊重,也有利于他們搞清自己的思路,在互相理解與交流中增強地家長的尊重與信任在人際溝通基礎上,家長還應培養孩子學會自己與自己溝通,心理學上稱為內在性的溝通,即鼓勵孩子時常和自己對話(腦海中的對話),也就是跳出自己的角色,以另一種角度來看自己,激勵自己。

從目前的家庭情況看,不少家長還不善于親子間的溝通,現在高中學生不喜歡家長嘮叨,已成為普遍現象。家長出于好意,不斷重復簡單的語言,老一套的問話,比如作業做了沒有,考試成績怎樣等等,從小學到高中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以為這樣才算盡到家長的責任,其實往往事與愿違,這種單調的刺激、說教的方法,使孩子易于造成厭煩和反感,從而產生逆反心理,在表現形式上往往可能呈現對抗性質。

家長要了解孩子,指導幫助孩子,首先要認真學習家教知識提高家教藝術;對孩子說話,要理智思考不要責怪埋怨;叮囑雖然重要,但要講到點子上;要放心孩子,放心讓孩子去做,做錯了,吸取教訓,無非花點”學費“;該管的要提出具體思路和要求,做后檢查,肯定成績,糾正不足。

輔導心理家長健康孩子心得體會_家長給孩子心理輔導_家長如何輔導孩子心理健康

指導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首先,要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與人際關系,以此影響孩子。家長 要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家庭成員互相尊重、相互幫助、相互關心、講究文明禮貌,家務勞動有分工、也有合作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這種家庭中潛移默化地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與人交往。

其次,建立家庭學校,為孩子交友提供空間。引導孩子與來自不同社會文化階層的孩子進行交往,在交往中教會他與伙伴互幫互助,多看別人的優點,學會寬容等。

再次,家長與孩子平等相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家長必須保持一點童心和童趣,使自己與孩子之間有共同的興趣和語言,走進他們的心靈,就他們關心的東西展開交流、探討,在這種親子互動中培養感情,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

培養孩子的幸福感

有專家指出:“經過調查發現,現在有八成的孩子感到不幸福,這是令人震驚的。”現在的孩子家庭生活條件優越,父母疼愛有加,可為什么他們感覺不到幸福呢?因為幸福是一種感受,需要家長去引導孩子領悟,啟發孩子去體驗。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什么是幸福,也可讓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體驗生活的艱苦,從而讓孩子能夠學會珍惜現有的生活。

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孩子是最富有同情心、最樂意幫助別人的,但這種情感需要父母或家人的引導與培養,使其能體驗別人的心情,感受別人的歡樂、痛苦、煩惱和失望。如在父母、祖父母或親人因病住院時領孩子去醫院探視,參加各種愛心捐助活動等。

家長給孩子心理輔導_家長如何輔導孩子心理健康_輔導心理家長健康孩子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