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來自社會、家庭、學校等各方面的壓力和要求導致部分大學生產生了一些心理問題,對他們的成長產生了影響。可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極具必要性。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心理發育規律和特征,更客觀地評價自己;學會情感調節方法,提高社會適應性,在與人交往中保持心理的平衡性。因此,高校要從思想上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積極建立科學的教育框架,切實加強校園心理健康教育的軟硬件建設,通過培訓提高教師的職業技術和水平,使其能與時俱進地探索新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

高校學生來自不同的地方,他們的生長環境不同,心理狀態也千差萬別。進入大學后,面對獨立的生活環境以及社會、學習和人際關系的處理,大學生會產生一些心理健康問題,如得不到及時解決,則會導致心理發展方向出現偏差。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讓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積極調整情緒,在遇到困難時適時緩解心理壓力。健康的心理狀態,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好地發揮潛能,更好地適應獨立生活、學習而產生的壓力,也可以更清楚地認識社會的本質,樹立人生目標,使自己成為社會急需的高素質人才。

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_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_當代心理大學生問題分析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心理健康知識教育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問題一般都是與心理健康問題共同存在的。通過心理健康主題教育,教師和廣大學生之間逐漸建立起信任關系,師生共同應對困難。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見性。當學生思想發生波動時,一般都是由于心理問題引發。教師關注學生心理問題,及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能夠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扼殺學生危險的思想萌芽。再次,心理健康教育加強了政治思想教育在實踐中的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師生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如果能夠對學生內心世界有更深的了解,學生就更容易接受教師的建議。最后,心理健康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變得更加多元化。傳統思想教育主要是疏導,而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則是借助心理咨詢為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提供治療,讓學生擺脫心理陰影,更好地適應社會。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流于形式

盡管教育部門多次發布文件強調大學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但大多數高校建立的心理健康機構流于形式,實際效果極其有限。例如,對大學生進行簡單的心理測驗,以此為基礎制定心理檔案,但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發展卻置之不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關注也不夠。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由班級輔導員負責。班級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不足,實際運作能力欠缺,不能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造成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處于被動狀態。此外,高校只重視過程,為測試而測試,忽視了測試的結果,沒有針對性地根據測試的結果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應付工作已成為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普遍現象,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喪失了實際意義。

(二)與德育混為一談

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在某些方面是有聯系的,但兩者又不完全相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部分教師是從思政教育轉崗過來的,他們更熟悉思政教育內容,于是會用德育的標準來要求學生,這就導致心理教育更趨向于德育。德育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減弱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造成學生的抵觸心理。從根本上來看,這是因為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體系不健全,教師的認識不到位,沒能理解兩者工作的側重點,僅從教育方法和內容上互相借鑒,將兩者混為一談。

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_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_當代心理大學生問題分析

(三)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

心理健康教育是預防性教育,其最終目的是為了防患于未然,讓學生擁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保證學生的健康發展。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讓心理臨床醫生介入,更注重解決學生已經出現的心理疾病,逐漸趨于醫學化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心理健康教育忽略了大學生對心理健康發展的需要,失去了教育的本質意義,導致學生對接受心理咨詢、心理輔導產生抵觸心理,阻礙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發展。

三、造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原因

首先,高校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陳舊、認識偏差。教師僅僅把心理健康教育看作一種技術和方法,并沒有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實質是一種實踐性、先進性的教育觀念。其次,傳統教育模式束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以及社會生存壓力,使學校、教師、學生、家長更傾向于讓學生學習更多安身立命的知識技能,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被忽視,或停留在理論教學、填鴨式教學模式的階段。再次,心理健康教育的軟硬件設施條件得不到保障。盡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斷改革和發展,但實際上心理健康教育部門建設投入不足,硬件設施、心理測試軟件相對落后,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不足,運行機制不夠清晰,教師、學生并不知道心理健康教育歸屬于哪個部門管理,溝通和交流不暢。最后,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學指導和全面規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中屬于新生事物,起步較晚,理論知識研究和實踐研究不夠,這就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學指導,沒有形成體系化的教育模式,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規劃不足。

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_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_當代心理大學生問題分析

四、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提高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

培養具有扎實知識素養、高超專業技術和良好心理素質的有用人才是高校教育最終的目標。可見,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打破過去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的思想局限,把積極防患作為工作重點,通過心理健康教學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概念,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心理衛生的重要性。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課外主題活動,引導大學生認清現實和理想的區別,幫助學生從自身實際出發,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識,從根本上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接納自己,降低心理沖突發生的風險。

(二)構建科學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框架

高校管理部門應發揮主通道的作用,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學規劃,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系統性、針對性,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實效,真正解決當代大學生面臨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在教學中,高校應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為依據,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健康的心理狀態,切合學生實際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定期開展學生心理測試活動,重點掌握測試結果,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僅依靠學校,還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他們成立大學生心理健康協會,定期開展心理健康宣傳工作,提高他們對心理健康的學習熱情,增強他們對心理健康的學習認識,輔助學校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同齡人的角度給予學生更多的心理健康建議。

(三)切實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軟硬件設施及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設施普遍不能滿足要求。高校應開源節流建設軟硬件設施,借鑒國內外大學的成功經驗,建立心理健康實驗室,采買心理測試軟件,為學生心理咨詢提供專業場地。同時,高校還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基地建設,對心理健康教學工作者積極開展培訓,增加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師數量,不斷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及技能,并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資格認證制度。

(四)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自媒體等受到學生的青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應與時俱進,充分發揮新媒體的靈活性、及時性和隱蔽性特點,積極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加強學生與心理健康咨詢教師的溝通,避免泄露學生隱私。高校可以通過網絡隱蔽的方式隨機調查,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為相關學生提供心理輔導,幫助這些學生克服心理困擾。

五、結語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不斷加強理論認識,科學組織并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積極籌劃組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協會,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新技術、新媒體的幫助下加強師生溝通,切實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美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81-182.

[1]辛雅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的現狀、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J].高教學刊,2015(15):30-32.

(作者單位白俄羅斯國立文化藝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