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室_心理咨詢室是干嘛的_心理咨詢室室內設計效果圖

曹爽是西安一家心理咨詢機構的工作人員,平日里的主要工作是負責接待來訪者,然后根據來訪者們提出的不同問題和需求,給他們匹配不同的心理咨詢師。

她發現,在這些來訪者之中,青少年占到她所在機構的總體咨詢量的1/3以上——她所在機構的咨詢師們,關于青少年群體一年的個案接訪量基本在1500例左右。在跟同行的聊天中,她所認識的主攻青少年心理咨詢的咨詢師,一年的咨訪量有1000例以上。

在我詢問西安的心理咨詢機構是否有關于青少年群體調查數據的時候,她表示,暫時沒有明確數據可以支撐。但就她的職業經歷來看,近幾年,因為心理問題來咨詢的孩子和家庭確實有所增加。

01

青少年甚至是兒童心理問題的增加,曹爽身為一個孩子的家長,很能理解其中原因。

她覺得青少年的一些心理問題是由學業壓力所引起的。這跟八年前,也就是2014年《中國特殊教育》發布的一項研究文章所持有的觀點基本一致。在這個研究里,研究人員表示,學業壓力是中國青少年的關鍵性壓力來源,并且是引發青少年抑郁的危險因素。

曹爽的孩子今年上初中,從早上起床到晚上下課回家,在學校將近12個小時。在這個時間段里,學生們要面對的是如何克服緊張感——有的老師下課拖堂,有的老師提前進教室,往往會出現下一節課的老師已經來了,上一節課的老師還沒走,孩子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有點緊張。

學習并不會在放學之后就停止,曹爽的孩子回到家后,寫作業要寫到深夜。即使孩子寫作業速度比較快,一個禮拜也只有兩三天的時間可以十二點前入睡。學校的作業寫完以后,孩子幾乎用完了所有的精力心理咨詢室,她也不會強迫他再寫補課班的作業,實在是沒時間。

今年2月份,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布《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21~2022)》,書中專題報告了《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該報告顯示,抑郁是青少年最為多見的一種心理健康問題,是自殺的重要風險因素。在報告中,約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風險心理咨詢室,其中5.0%的青少年屬于重度抑郁風險群體,10.8%的青少年屬于輕度抑郁風險群體。

這份報告還指出,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風險因素為家庭因素。住校、父母外出工作這樣缺少父母照顧與陪伴的青少年有更多抑郁、孤獨、手機成癮問題。家庭關系緊張、父母不和睦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風險更高。

心理咨詢室是干嘛的_心理咨詢室_心理咨詢室室內設計效果圖

■ 《小舍得》劇照

身為一個經常接觸心理問題的成年人,她感到很多孩子長時間處在心理亞健康的狀態。抑郁的情緒,很多孩子都是有的,就像是她兒子和兒子的同學們,按照他們如今的學習生活節奏,很多孩子有很強的 “鈍感力”,一直在高壓的生活里成長,已經感到麻木。

“我兒子是比較愿意表達那種,他就會說課程太緊張了,老師下課拖堂,沒時間去洗手間,很討厭這樣的生活。”曹爽接受孩子對她表達這些情緒。表達情緒很多時候是好事,抑郁情緒誰都有會有。一些孩子不愿意說,不代表他們沒有類似情緒,他們可能還沒有認知到,或者情緒總體處在一種還未被察覺的低潮中。

而在這個過程之中,一些家長們也往往因為與孩子缺乏溝通而有所忽視。2021年國家統計局西安調查隊抽樣了100位10-14歲學生家長中,42.9%的家長無法確認孩子的問題是否為心理健康問題。

02

曹爽有時候會“擋”回去一部分來訪者。

在她接觸的例子中,大多數家長去機構咨詢時,孩子已經出現了三大類行為,首先是厭學,孩子們普遍出現了厭惡上學的心態。第二種較為嚴重的就是自傷自殘行為。第三種類型是青少年們出現了嚴重的和家庭對抗的情緒。

北大六院兒童精神科醫生林紅撰寫的文章《在兒童精神科,我目睹了太多的家庭生病了》,中提到,很多孩子如果已經不能上學了,可以叫“社會功能受損”,走到這一步的孩子經常已經經歷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

但遺憾的是,部分家長往往對此渾然不覺。

心理咨詢室_心理咨詢室室內設計效果圖_心理咨詢室是干嘛的

■圖源網絡

咨詢第一要素是,本人要有咨詢意愿,自己主動求助。第二要素是來訪者的自知力完整。“我們第一步要看的是,誰主動求助,我們能為誰提供幫助。”很多時候,找到她的家庭經常是家長本人來了,傾訴孩子不愿意上學,但孩子本人并不愿意來到現場。

身為一個民營機構,比起去醫院看心理科,家長對他們的要求更簡單。在曹爽遇到的家長中,一些家長會對他們說,我給你付錢,你把我的孩子勸去上學。仿佛孩子能重返學校之后,就萬事大吉。

他們有時會建議家長,讓家長可以適當的學習一些心理學課程或者看一些相關書籍,了解孩子內心正在發生什么。有家長接受,但更多家長會直接拒絕。他們認為自己現在忙于工作,年紀大了不適合學習。并且他們花錢找到了機構或者咨詢師,就是來找解決辦法的,而不是來治療自己的。

類似這樣的訴求,曹爽所在的機構一般不支持進行下一步咨詢。

當然也有非常愿意配合父母的孩子,但即使孩子們來看心理咨詢師,也不意味著“問題”就可以被“解決”。

曾經有一個男孩被媽媽帶著每周都去看咨詢師,來了以后也不愿意和人講話。小男孩來做咨詢,只是因為父母同意可以請假。“有的時候小孩玩一會手機,有的時候他就坐在窗口看著窗外,咨詢時間排過就走了。”曹爽他們是不會干擾這樣的孩子的,在她看來,如果一個小孩只是需要一個放松空間,沒人打擾,他們提供給他這樣的空間,就是一種疏解。

另一個很愿意配合的孩子也曾經給她留下過很深的印象。

孩子在西安的名校念書,上課非常認真,時間都用在學習上,有段時間經常在家哭。孩子的媽媽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帶著他來看心理咨詢師,小孩也很愿意來。在交流中,小孩說自己非常努力地學習刷題寫卷子,但是有的同學上課甚至睡覺,考試也成績很不錯。他想不明白,為什么自己這么努力,還沒有別人看起來不夠努力的結果好。

這類成年人都很難想通的問題,孩子們更難明白。

林紅醫生在前述文章中解釋過青少年時期,孩子在青少年時期會焦慮地尋找自己未來的出路,十幾歲是人格成長過程中關鍵階段,孩子們往往在這個時期開始思考自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學習的意義是什么以及自己的未來和世界是什么樣。

在她的文章部分結尾,很清晰地寫出了她對父母們的建議。他們建議父母可以認可和支持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展開平等對話,不要否定青春期的困惑。很多時候,也許不一定有答案,但孩子正是通過思考、提問來認識世界,慢慢長大。

就和曹爽對待自己的孩子一個態度,“有情緒要表達出來,孩子也需要宣泄。”

心理咨詢室室內設計效果圖_心理咨詢室_心理咨詢室是干嘛的

■ 《小舍得》劇照

03

在西安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彭蕾,專注于青少年和家長工作,這里的青少年指的是年齡分布于12-25歲之間的人們,覆蓋從初中到大學的人生階段。與我們所認知的對于青少年的認知并不相符——青少年通常指10至19歲由兒童向成人過渡階段的人群,也是平時正處于青春期的人群——但在當代社會,隨著受教育年限的延長和經濟獨立時間推遲,面臨青春期問題的年齡范圍或可拓寬至25歲左右。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非常復雜棘手的問題,大多數孩子還沒有為自己行為負責的能力,他們需不需要看心理醫生,往往取決于家長的想法。更有一些孩子有的可能已經自傷好幾年了,直到不去上學了,家長才帶到心理科就診或者求助于心理咨詢。

有些家長會錯認為,心理咨詢師提出的“家庭治療”是對自己的批評。

彭蕾很能理解家長的焦慮。當下,家長們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已經倍感焦慮,很多家長從小學開始就憂慮孩子能不能考上高中,能不能上一所不錯的大學。如果此時讓他們來做家庭治療,大多數人的壓力其實非常大。但心理咨詢不是對家長的批判和控訴,而是現在大家共同面臨一個困難,“我們也會告訴家長,孩子在這里治療就是一周一次,一次50分鐘,余下的7x24小時,都是要呆在家里,和你們一起。”有家長參與的“家庭治療”,成功率更高。

曹爽和同事們遇到過一個較為極端的例子。孩子也是因為不想去學校,被家長帶來做咨詢。孩子的父親是一個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者,要孩子的時候年紀不小了,有了小孩后非常負責。和人聊天的時候,三句話就能引向孩子,為了給孩子做飯,學習了營養餐搭配。幾乎將除了工作外的全部注意力,放在了孩子身上。

彭蕾認為,家長們有些時候會好心辦壞事,“就像是我們小時候不小心把腳卷進了自行車車輪里,在前面騎車的人看不到,反而會覺得怎么騎不動呢?他甚至會更用力地騎車。”

在彭蕾遇到的一些來訪對象中,她敏感地察覺到很多孩子在小時候被過度“使用”了。

孩子可能在青春期有了更明確的自主思維,逐漸開始反抗,這已經是比較好的結果。有一些孩子的反應更加消極,他們不想去上學,甚至會產生一些軀體癥狀。“就像是小樹苗開始被放在溫室里,長大一些,就要換成大盆子心理咨詢室,終究有一天,你需要把它移植到外面去。不然孩子就會像盆景,永遠無法長成正常的樹。”

心理咨詢室_心理咨詢室是干嘛的_心理咨詢室室內設計效果圖

■ 《小歡喜》劇照

一些家庭愿意來找她給孩子做心理咨詢,潛意識里認知到孩子需要進行心理咨詢,但他們還可能會被其他的事絆住,無法按時到來,“可能家長還會覺得周末小孩要上課,周內要請假,不想耽誤孩子們的課程。”

但其實家庭的支持,對所有孩子來說至關重。著名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趙旭東教授指出多種心理模型研究均得出一個共同結論:幸福的家庭是有愛的能力,有情感,有利他行為,有熱情,成員間互相滋養、互相滿足,能夠保持持久的關系。在健康的,可以相互滋養的關系下,孩子也能獲得足夠的心靈和精神的力量。

04

據《西安日報》一篇名為《織一張守護心理健康的網 主力青少年陽光成長》的報道,陜西省兒童心理學會自從2019年5月成立,到記者采寫文章的2021年8月1日,累計受理電話熱線及線上平臺咨詢多人次。在2020 年疫情期間,陜西省兒童心理學會面向青少年、醫護人員家屬等重點群體,實施心理援助和危機干預,在線服務加熱線受理共計5300 多人次,其中青少年人群咨詢占比76.2%。

已經不只有一個家長在和我聊天時,講述到他們日常對孩子的觀察,他們都覺得現在的孩子面臨的情況和過去不一樣了。

《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中也指出,孤獨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是個體社會關系得不到滿足時產生的負性情緒體驗。總體上四成左右的青少年有時或經常感到缺少伙伴、被冷落或與別人是隔絕的。

心理咨詢室_心理咨詢室是干嘛的_心理咨詢室室內設計效果圖

■西安也有可選的連鎖心理咨詢機構,如海爾森教育,同樣可以選擇去醫院心理科 |圖源網絡

張弛的孩子今年上小學高年級,他總覺得孩子和過去自己小時候比起來,更孤獨了。他小的時候,和同院子的伙伴一起玩游戲,大家都遵守一個共同定下的規則。在玩游戲中,體察了自己和他人的不同,學會了與別人如何合作,甚至如何競爭。但當他的孩子下樓時,總遇不到同齡人。

也有的孩子不過三年級,學校要求在高樓層的孩子課間盡量不要跑跳下樓,上完洗手間就趕快回到座位上,擔心孩子們出意外。孩子一整天的課間時間,都只能坐在座位上。

臨床醫學博士、精神科醫師徐凱文在接受《三聯生活周刊》采訪時提出,在他20多年的心理咨詢工作生涯里,人們心理問題的層次越來越豐富,文化和時代的變遷在其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林紅醫生提到過,在整個結構和社會文化的問題之下,孩子感受到的是來自整個社會結構的變化。無論是哪方面,“我們都還沒有做好應對措施,包括學校、教育體系、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大眾的科學認知等等。”

當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和心理有關,也不是所有問題心理咨詢都能解決。人們也經常會對心理咨詢師或精神科醫生有一種誤解,仿佛他們手里拿著錘子,所有問題都是釘子,立馬就能解決。彭蕾告訴我,“青少年心理咨詢是一項長期工程,我們不能告訴你答案。但就和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一樣,預防永遠重要過治療。”

■文中人物曹爽、彭蕾、張弛,均為化名。

作者 | 鐺鐺| 貞觀作者

心理咨詢室是干嘛的_心理咨詢室室內設計效果圖_心理咨詢室

心理咨詢室_心理咨詢室是干嘛的_心理咨詢室室內設計效果圖

心理咨詢室室內設計效果圖_心理咨詢室是干嘛的_心理咨詢室

心理咨詢室是干嘛的_心理咨詢室_心理咨詢室室內設計效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