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健康的標準》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心理健康的標準(4頁珍藏版)》請在素問文庫上搜索。
1、心理健康標準一般說來,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夠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適應環境,情緒正常,人格和諧。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沒有痛苦和煩惱,而是他們能適時地從痛苦和煩惱中解脫出來,積極地尋求改變不利現狀的新途徑。他們能夠深切領悟人生沖突的嚴峻性和不可回避性,也能深刻體察人性的陰陽善惡。他們是那些能夠自由、適度地表達、展現自己個性的人,并且和環境和諧地相處。他們善于不斷地學習,利用各種資源,不斷地充實自己。他們也會享受美好人生,同時也明白知足常樂的道理。他們不會去鉆牛角尖,而是善于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 心理健康標準: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個方面: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人際關系適應、
2、反應適度、心理特點符合年齡。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對于增強與維護人們的整體健康水平有重要意義。人們掌握了人的健康標準,以此為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準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煉,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嚴重地偏離心理健康標準,就要及時地求醫,以便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具體標準心理學家將心理健康的標準描述為以下幾點: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夸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
3、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并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準,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贊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準。十條標準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米特爾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條標準1被公認為是“最經典的標準”:(1)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對自己的能力作適當的估價(
4、3)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4)與現實的環境保持接觸(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6)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8)適度的情緒表達與控制(9)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條件下,對個人的基本需要作恰當的滿足(10)在集體要求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自己的個性折疊健康標準青春期標準根據我國青春期兒童的心理活動特點,他們達到心理健康應具備以下六個心理品質:一、智力發育正常,即個體智力發展水平與其實際年齡相稱。二、穩定的情緒。盡管會有悲哀、困惑、失敗、挫折等,但不會持續長久。三、能正確認識自己,清楚自己存在的價值,有自己的理想,對未來充滿信心。四、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尊重理解他人,學習他人長處,
5、友善、寬容地與人相處。五、穩定、協調的個性,能對自己個性傾向和個性心理特征進行有效控制和調節。六、熱愛生活,能充分發揮自己各方面的潛力,不因挫折和失敗而對生活失去信心。大學生標準在實踐中,我們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一、是智力正常。這是大學生學習、生活與工作的基本心理條件,也是適應周圍環境變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證,因此衡量時,關鍵在于是否正常地、充分地發揮了效能:即有強烈的求知欲,樂于學習,能夠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二、是情緒健康。其標志是情緒穩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內容有,愉快情緒多于負性情緒,樂觀開朗,富有朝氣,對生活充滿希望;情緒較穩定,善于控制與調節自己的情緒,既能克制又能合理
6、宣泄;情緒反應與環境相適應。三、是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種有目的的活動時,所進行的選擇、決定與執行的心理過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動的自覺性、果斷性、頑強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現出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學生在各種活動中都有自覺的目的性,能適時地作出決定并運用切實有準備的方式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在困難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的反應方式,能在行動中控制情緒和言而有言行,而不是行動盲目、畏懼困難,頑固執拗。四、是人格完整。人格指的是個體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統一的人格,即個人的所想、所說、所做都是協調一致的。一是人格結構的各要素完整統一;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同一性混亂,
7、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標和行動統一起來。五、是自我評價正確。正確的自我評價乃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大學生和自我觀察、自我認定、自我判斷和自我評價,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認識自己,擺事實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別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別人而自慚,面,能夠自我悅納,喜歡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強、自制、自愛適度,正視現實,積極進取。六、是人際關系和諧。良好而深厚的人際關系,是事業成功與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現為。樂于與人交往,既有廣泛而深厚的人際關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自明,不卑不亢;能客觀評價別人和自
8、己,善取人之長工補己之短,寬以待人,樂于助人,積極的交往態度多于消極態度,交往動機端正。七、是社會適應正常。個體與客觀現實環境保持良好秩序。做客觀觀察以取得正確認識,以有效的辦法對應環境中的各種困難,不退縮,還要根據環境的特點和自我意識的情況努力進行協調,或改革環境適應個體需要,改造自我適應環境。八、是心理行為符合大學生的年齡特征。大學生是處于特定年齡階段的特殊群體,大學生應具有與年齡與角色相應的心理行為特征。情緒標準人的心理健康的情緒標準包括情緒的形成原因、持續時間、長期穩定狀況等各個方面。一、 情緒有適當的形成原因:一定的事物引起相應的情緒是情緒健康的標志之一。情緒的產生是由各種不同的原因
9、引起的,如:高興是因為有喜事;悲哀是遇到不愉快或不幸事件;憤怒是挫折引起的等。二、 情緒的作用時間隨客觀情況變化而轉移:通常當引起情緒的因素消失之后,人的情緒反應也相應逐漸消失。例如,生活中不小心把東西丟了,當時可能會非常生氣,事情過后,慢慢也就自己調節過來。如果長期生氣,這就是情緒不健全的表現。三、 情緒持續穩定:情緒穩定表明個人的中摳神經系統活動處于相對的平衡狀況,反映了中樞神經系統活動的協調。如果一個人的情緒常期不穩定,喜怒無常,是情緒不健康的表現。四、 心情愉快平靜心情愉快是情緒健康的重要標志。愉快表示人的身心活動的和諧與滿意。愉快表示一個人的身心處于積極的健康狀態。一個人經常情緒低落,總是愁眉苦臉,心情有苦悶,則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要注意自我調節。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