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有用嗎?即使得到“良方”可是并無法施行?
題主你好,我感覺你想通過咨詢或者正在通過咨詢來改變自己,我愿意和你分享自己的想法。進行心理咨詢并不等于心里有病,我也不覺得不進行咨詢的人就自甘墮落無可救藥等等,我愿意共情別人提供幫助,不會去鄙夷別人。我認為鄙夷別人是在用攻擊他人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心理地位,是自己內(nèi)心不自信的一種表現(xiàn)。我想你討厭被同情是因為不喜歡那種弱者的感覺。我邀請你把咨詢師和自己放在一個等級上,你們是平等的。適合你的咨詢師會把自己放在和你一起前進的路上,ta會陪伴著你看著你成長,心里可能會有覺得好同情你遭遇的感覺,更多的是希望看到你慢慢成長,給你溫暖和支持。“良方”你一直都知道,身邊的任何一個人給你提的建議可能都是良方,比咨詢師給你提的建議好得多。心理咨詢給你提供的幫助可能不是告訴你一個方法,而是讓“心甘情愿”的去實行“良方”或者有能力有力量去尋找自己以后的“良方”。心理咨詢帶給你的是關系,通過這段關系會讓你發(fā)生改變。方法只是停留在理智的解釋層面,能用理智解決的問題早就解決了,不會來尋求咨詢師幫助。昨天看了幾頁書,感覺可能和你的疑惑有點相關,寫下來給你看。我并不是說知性的解釋并不重要。實際上它很重要,但其為何重要和我們通常認為的不盡相同。
我們不能忍受一個永遠捉摸不定的存在,因此渴望絕對真理帶來的愜意。正如尼采所言:“真理是一種妄想,沒有它,任何種族都無法生存”我們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尋求解決方法、完形主義的需要,我們堅持認為解釋或者某些解釋是可能的。這讓事情變得可以忍受,使我們擁有了某種控制感。但是重要的并不是知性追尋的內(nèi)容,而是其過程,這才是心理治療提供給每位來訪的東西:來訪因為對其生活細節(jié)的關注而感到溫暖,治療師因為解開生活的謎團而感到振奮。其美妙之處在于,它讓來訪和治療師緊密地連接起來,在其中孕育了最重要的改變動因-----治療關系。在實際中,知性解釋和治療關系之間的聯(lián)系非常復雜。治療師對來訪的生活-----不管是過去的還是現(xiàn)在的-----了解地越多,就卷入的越多,成為一個愈發(fā)共情的旁觀者。而許多解釋明確地以促進治療關系為目的,治療師一次又一次試圖澄清他們和來訪建立連接的障礙是什么。從最基本的層面來看,洞見和變化之間的關系仍然是個未解之謎。雖然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洞見會引發(fā)改變,但是這個因果關系從來沒有經(jīng)受過實證檢驗。實際上,有經(jīng)驗的、富有思想的治療師提出,把這個因果關系反過來也是成立的,即洞見發(fā)生在改變之后,而不是之前。最后,讓我們記住尼采的名言:“不存在真理,只有解釋”如此一來,即使我們真的提出了某些巧妙的解釋,我們也必須意識到這不過是一種觀點、一個解釋,而不是事情的唯一答案。《給心理治療師的禮物》.得到良方不是心理咨詢的關注點,施行良方的過程可能才是。祝好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nèi)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wǎng)絡資源。如若本站內(nèi)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