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心理咨詢案例記錄
學校心理咨詢案例記錄:教師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缺乏心理學知識和技能,不能很好地理解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甚至會采取一些不當的教育方式,如過度批評、羞辱等,進一步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學生心理咨詢記錄(一):姓名:王某班級:八年級(1)性別:男年齡:13歲咨詢時間:9月10日基本情況:王某是一位長著一對會說話的大眼睛,頭發黃黃的靦腆男孩。他成績優秀,智商中等,但性格內向,不善于表達自己。在課堂上,他總是不主動舉手發言,回答問題時聲音也不夠響亮。下課后,他總是獨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喜歡和同學交往。即使在節假日,父母叫他一起外出玩耍或作客,他也總是不愿意去。初步分析:王某存在自卑、羞怯、焦慮和恐懼等負面情緒,長期以來受到了嚴重的心理負擔。他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潛力,總是懷疑自己的優點,即使取得了成功,也很難體驗成功的喜悅。這種心理障礙會嚴重影響他的身心健康發展。個人因素:王某的自卑心理可能與他長期受到的負面影響有關。他一直懷疑自己的優點,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難以體驗成功的喜悅。這種心理障礙使得他陷入了失敗的惡性循環之中。家庭因素:王某的家庭是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對他有著很高的期望,希望他能成為龍鳳之才。
然而,父母的期望過高,給他帶來了沉重的壓力。母親對他的學習輔導力不從心,父親則工作繁忙,對他的期望也很高,但表達的方式卻十分粗暴。教師因素:教師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缺乏心理學知識和技能,不能很好地理解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甚至會采取一些不當的教育方式,如過度批評、羞辱等,進一步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在學校中,如果教師對某些學生了解不夠,關注不多,就容易導致對這些學生的評價偏低。這種情況會讓這些學生產生失落感,因為他們無法得到及時的表揚和贊揚,就開始否定自己的行為和想法。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開始不相信自己的潛力和能力,進而變得越來越不自信,甚至產生自卑感。此外,老師對少數優等生的偏愛,對大多數中等水平的學生來說,會產生沉重的壓力,滋生嚴重的自卑心理。如果老師片面地認識學生,對優等生越來越偏愛,會進一步加深小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學生的自卑心理日益嚴重。我多年的經驗告訴我,王某同學出現這種狀況極可能是因為她的心理出現了問題。那么如何幫助她克服自卑心理,走出陰影呢?在這個學期中,我在班級里進行了“班級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活動管理實踐。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驚喜地發現王某同學的狀況明顯好轉。
在班級各項活動的影響下,她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真正樹立起了“我能行”的良好心態。現在,她不僅喜歡和同學一起玩游戲,而且用心參加班級和年級管理。看到她身上的變化,我感受良多。在幫助王某克服自卑心理的過程中,我采用了激勵教育的方法,喚起她的信心。我經常有意無意地找王某閑談,中午幫她蓋好被子,讓她幫我拿作業和發作業本。上課時,我從不公開點名批評她,發現她有所進步及時表揚。經常對同學說:“看,我們的王某這天坐得真端正!”“我們的王某同學回答問題真響亮!”在這些話語中,我讓全班同學感受到我們是一個整體,王某是我們整體中的一員。漸漸地,王某開始喜歡和我接近了。有一次,她還天真地問我:“老師,你是老師嗎?”我反問:“我不像老師嗎?”她回答:“不太像,你上課老愛笑,老師上課是不笑的!”我拉著她的手說:“好孩子,這是因為你不明白,其實上課愛笑的老師多得很!”此外,我還樹立了王某的信心,激起了她的動力。在班級活動中,我讓她擔任一些重要的角色,讓她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在她取得一些進步時,我及時地表揚和鼓勵她,讓她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能力。通過這些努力,我成功地幫助王某克服了自卑心理,讓她重新樹立起了自信和勇氣。經過對朱某某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問題主要來自于家庭環境和教育方式的影響。作為老師,我們需要循循善誘,不可操之過急,關注孩子的優點和特長,引導他們逐漸轉變看待周圍事物的不正確思想,融入到群眾中去,透過多元評價、活動參與,使其自信自強。朱某某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