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綠洲 | 刺猬效應:在人際交往中如何控
刺猬效應
在人際交往中
如何控制好心理距離
所謂的刺猬效應是指一群刺猬在寒冷的冬季時彼此靠攏取暖,由于一開始距離太近,彼此之間的刺將對方刺的鮮血淋漓,后來,它們彼此保持在一個適當的距離內,不僅相互之間能夠相互取暖,而且相互很好的保護了對方。
這個有趣且富有啟示的心理學概念,它來源于德國哲學家阿瑟·叔本華的哲學著作。它強調的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人們在建立親密關系時,由于害怕受到傷害或傷害他人,往往保持一定的心理距離。
從小到大,每當過年親人團聚時,總是被各種問題包圍著:期末考試考了多少分、在哪里工作、一個月工資多少……像這些來自親人關心,如果不能適度將會適得其反,引得人心生反感,最終落得不歡而散的結局。
生活中人與人的界限總是難以把握,有時太近了,沖突不斷;有時太遠了,孤獨不已。到底怎樣的距離才是恰當的呢?心理學中有一個詞叫“心理界限”。它是指在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應該知道自己與他人的責任范圍和權力范圍。
人們在家庭關系中同樣需要保持距離,家人之間感情再親近,也需要通過保持距離表達尊重。這樣才能不因過度關心影響親情,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
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將人際關系中的距離分為以下四種。
公共場合中的距離:3.7米~7.6米。社交聚會里的距離:1.2米~3.7米。朋友聊天時的距離:0.46米~1.22米。夫妻相處時的距離:0.15米~0.44米。
除了物理上的距離,還要注意保持邊界感的方法。例如:給予對方足夠的尊重、干涉他人私事前事先詢問對方意見、保持好自己的心理邊界、不過度依賴他人等。
這樣既保護了自己的個人空間不受侵犯,也不會隨意侵犯他人的私人空間。好的人際關系相處方式,不是不分你我,而是熟不逾矩。
END
文案 | 魏 婕
圖片 | 任 潔
排版 | 任 潔
審核 | 于涵 薛舒予
責任 | 孫亞梅 劉慶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