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真的有用嗎?
說實話沒用。
我在知乎里差不多寫了一千多個回答,能被我吸引的人,通常都是同類,那些不一樣的聲音,直接就把我屏蔽掉了。當然,這些回答也能幫助同類總結,共鳴,抒發情緒。
在知乎快一年了,也接觸了不少的求助者,但是很少有人能做出改變的。
我每次咨詢都不能花太多的時間,因為往往求助者的心理問題說到底就那么一個點,缺乏自主性而造成的一系列問題。如果每個人都能為自己做主,主動做出改變,那世上是沒有心理問題的,沒有痛苦的。
所以,通常咨詢也就花一點點時間就夠了,而過多的咨詢只會導致責任的轉移,求助者把責任轉嫁給咨詢師。一旦責任被轉嫁之后,被咨詢的人是不會有任何成長的,因為他還是一種依賴的模式,只是依賴的人從別人轉移到了心理咨詢師,從而忽略了自己才是主要負責人。
每次我察覺到責任轉移(移情),我就停止咨詢了,以前我以為求助者能意識到這一切,然而事實并不是如此,最后求助者又去找別的咨詢師咨詢去了...
這也是自己經歷了之后才意識到的問題,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宿命,都有他自己的命運軌跡,這個軌跡不能被外力所改變,他能否覺醒,這都是他自己的命。他身處于那個環境中,被環境(家庭,兩性)所束縛,那也是他的命,當然,他很可能覺得這樣是幸福的,如果不幸福那早就選擇跳出來了。
就像那些被原生家庭束縛,被兩性關系束縛的人一樣,如果他們覺得家庭,婚姻束縛了自己,傷害了自己,那為什么不選擇離開這個家庭呢?
說明他們愿意被束縛,哪怕是犧牲自己,也甘愿著。只是這種連結埋得很深,甚至于比潛意識還深,他們意識不到“自己”是愿意的。
所以,我在這個過程中也產生了迷惑,好像我方向出了問題,對于這類人,不應該是喚醒他們,而是讓他們繼續自己的宿命...
如果有一天他們能覺醒,那也是他們的命,是他們自己的原因,和任何人無關...
道法自然,其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悲的,就讓他繼續悲。
喜的,就讓他繼續喜。
萬物都有自己的運行軌跡,這一切都是最自然的狀態,不以他人的意志為轉移。
那網上的那些自媒體大V寫的東西,那我們這些的心理咨詢師,真的能幫助到別人嗎?
沒有的。
大家都是明白人,只是降低維度迎合這些讀者,觀眾,畢竟人活著都要生存,吃飯...
當然,能讓同類獲得共鳴,能讓求助者緩解情緒,這本身也是一種價值。
只是這種價值并不是那么的高罷了。
這是宿命論嗎?
是的。
99%的人都是被命運、環境、原生家庭主導著,特別是原生家庭。
我多年的經驗總結,原生家庭并非是社會性的,可能是生物性的,這種生物性塑造的場,埋得非常的深,甚至于比潛意識還要深得多。
這也是很多人難以做出改變的原因。做出改變就意味著要站在原生家庭或者兩性關系的對立面,而破壞與原生家庭或兩性關系的連結這會讓人更難受,喪失歸屬感比被束縛著更加的痛苦...
心理咨詢真的有用嗎?
所有的心理問題,說到底就一點,都源自于與人性、與社會性、與自然之間的割裂...
那人能否調解這三者之間的關系?
能,不過也取決于命運。
因為,能否覺醒還是由命,自由意志只存在于覺醒之后,覺醒之前,都是被命運所塑造。
其實,所有人都是受命運所擺弄。
把王思聰,比爾蓋茨丟在充滿問題的原生家庭里,他們也只能長成一個矛盾的孩子...
是因為他們的家庭環境,成長環境的塑造,才造就了擁有自由意志他們。
隨著我接觸越來越多,這種宿命論也在我心中不斷的加重...
在很多文化類的節目里,都有過這樣的聲音,《圓桌派》里有一期竇文濤問嘉賓們,你們能有今天,主要原因是什么?
嘉賓們沉默了幾秒鐘,回答道:命...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