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心理咨詢:丈夫出軌,我要不要離婚?
媒體:《伴侶》雜志2022年3月總第514期P48《婚戀診室》
本期專家:費凜,廣州聽說吧心理咨詢中心心理咨詢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趙女士咨詢
我結婚12年,兒子10歲, 兩年前我發現丈夫出軌了,這徹底打破了我們原本平靜的生活。我實在想不通為何他會做出那么不體面、傷害我和家庭的事情。而他解釋這只是一時激情,希望我能原諒他。我內心憤怒、憋悶、難以釋懷。
第一年我夜夜難寐、以淚洗面,常常猜疑丈夫再次出軌、再次欺騙,忍不住追問各種問題……
第二年雖然痛苦、焦慮、抑郁的情緒沒那么強烈了,但夫妻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關系越來越疏遠。丈夫早已對我心生厭煩婚姻心理咨詢,而我也越來越心寒,不愿再為這個男人付出更多。
如今我很悔恨,若當時就選擇離婚,自己是否能多一份自尊,也能少一些痛苦、懷疑和自我折磨。
但有時又覺得,事情已經過去了,丈夫現在已沒有再出軌了,我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果離婚了,我還能找到滿意的對象嗎?況且兒子還小,離婚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怎么辦?
反復糾結后,我仍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知道該怎么辦?
廣州聽說吧費凜主任心理咨詢師解讀:
趙女士的選擇矛盾,表面上是離婚與否的兩難,實際上她存在多個兩難或多個矛盾沖突,這包括她的意識和無意識沖突。
意識的沖突,離婚與不離的理由都很充分,不相上下。無意識的沖突,關系到一個人的個性、思維模式,價值觀,情感取向等。人的心理受難,往往是無意識沖突的結果。
趙女士感嘆“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其實她的無意識在說:“好的,我全想要;壞的婚姻心理咨詢,我全不想要。
我想要忠誠,想要幸福,不想要背叛、分離、痛苦。”但這顯然無法實現,若還一味強求,反而把自己陷入“什么都難要到”的糾結、焦慮和無助中。
一個人無法做決定,多源于以下心理現實:
① 過分追求安全或依賴確定感,性格特質中存在偏執和敏感的成分。
若一個人苦苦追求與現實規律違背的“絕對準確與安全”,容易讓人陷入求而不得的痛苦中。
② 不知道自己內心真實的需要。
大部分缺乏自主性和自我概念的人,喜歡討好他人,或習慣性怨天尤人。如當經濟窘迫時,以為擁有財富就能得到幸福,但有錢時,又發現幸福離自己依然遙遠;
當感覺自卑時,以為成功后就會有自信,但等到有成就時,又發現比自己更優秀的大有人在,仍感自卑。這種心態讓他們總把握不了當下,患得患失,最后失去更多。
③ 控制欲強與抗壓能力弱,讓方向發生了偏差。
這類人常常被焦慮、浮躁的情緒困擾,往往在努力的方向上出現失誤,從而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遠,越想要的東西也越來越得不到。
現階段趙女士即便認為婚姻有痛苦和不如意的地方,但婚姻中也有很多她需要的東西。
若想明確婚姻未來的方向,
首先,趙女士要理解自己的痛苦、無助、抑郁、焦慮是否意味著一直對丈夫有外遇的事情耿耿于懷,兩年的時光并未讓你的內心得到修復?
而不敢放棄,除了意識層面為孩子著想,是否還表達著希望在這段關系中撫平創傷的需要?
當然,對放棄的不甘,本身也說明是一種付出與獲取的失衡心理。內心平衡的需要,是否是你在婚姻中尋找的核心?
而要到達內心平衡,你又必須在婚姻關系中尋找許多相關的需要,如尊嚴、忠誠、責任、被關愛、被重視、被依賴等等。
其次,趙女士是要懂得,哪些需要是能得到但是有條件的,哪些需要是虛幻的、應舍棄的。
你更要覺知自己在婚姻關系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是否勝任了你的角色,你與伴侶的互動模式是否滿足了雙方的需要?
當你能對以上問題逐一思考時,或許更能明白自己的內心需求。
當然,遭遇伴侶的背叛,內心傷痛不是那么容易療愈的,尤其是曾經付出那么多卻不曾被珍惜時,更讓人感到絕望、無力,也擔心自己即使再付出、再努力也依舊會不被珍惜!
然而,若雙方都停止努力,只會漸行漸遠,陷入痛苦的死循環中。此時可通過婚姻心理咨詢來打開心結,讓雙方真正療愈傷痛婚姻心理咨詢,采用建設性的方式面對現在和未來
費凜
·廣州聽說吧心理咨詢主任心理咨詢師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高級婚姻咨詢師
·家庭教育指導師
▎本文為聽說吧心理咨詢中心原創文章,轉載時請標明出處,未經許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