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媽媽,不管用什么樣的語氣說出來,總會帶有一種悲傷憐憫的色彩:“看,她上個月離婚了,好慘;瞧,她是單親媽媽,帶著孩子不容易啊”。據中國婦聯調查顯示:中國離婚家庭中,有67%的家庭有孩子;其中70%的媽媽選擇帶著孩子成長。

單親媽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既要當慈母又要當“嚴父”!相對于父母健全的孩子來說,單親家庭成長的孩子易自卑膽小、早戀。尤其是單親媽媽在養育兒子時,需注重培養孩子的“男性性格特征”,避免培養出“脂粉氣”,甚至養成“娘娘腔、媽寶男”。

35歲女子嫁媽寶男老公,受盡委屈終離婚成單親媽媽

俗話說:“嫁人不嫁媽寶男,娶妻不娶扶弟魔”,35歲的劉麗嫁的不僅是媽寶男,還是個扶弟魔。劉麗與老公是相親認識的,起初被老公溫文爾雅所吸引,相戀半年后,與老公領證結婚。

婚前所有的浪漫甜蜜,在婚后都一點一點消失殆盡。結婚第二天,婆婆就拿著一沓人民幣對他們說:“按照家鄉習俗,這結婚禮金應該給你們。可小叔子還在上大學,這錢就給他用”。聽著婆婆的話,雖然不情愿,也沒有說什么。

先是禮金給小叔子,隨后婆婆又提出讓每個月給小叔子3000元的生活費。劉麗當場就跟老公使眼色,可老公卻看向婆婆,沒有再說一句話。看著老公的態度,劉麗心涼了半截。可真正讓劉麗徹底絕望,堅決離婚的導火線是小叔子賭博欠債10萬。

叛逆單親兒子媽媽該怎么辦_單親媽媽16歲兒子叛逆_單親孩子叛逆

配圖均來源于網絡,與本文內容無關

婆婆與老公當場給劉麗跪下,讓她賣掉陪嫁的門面。劉麗當場就表示不可能,并以離婚“威脅”老公。可最終,老公為了弟弟,竟然簽字離婚了,理由是:他就這么一個弟弟,做哥哥的不幫他誰幫他。

就這樣,劉麗帶著5歲多的兒子搬回了娘家,一夜之間,她成為了單親媽媽。索性辭掉了工作,全職在家照顧兒子,從每天夢醒開始,就為兒子各種忙碌:做飯、洗衣、洗澡、輔導作業等。離婚后的劉麗,將兒子當做生活的全部,完全沒有了自我。

11歲兒子與媽媽同床睡,監控拍下的畫面讓她內心發慌

好在11歲的兒子也很爭氣,在學校成績一直很好,深受老師同學的喜愛,兒子也是劉麗一直的驕傲!可最近,兒子的一些反應讓劉麗覺得異常。

從兒子出生到現在11歲,劉麗每晚都會為他洗澡,晚上也會一起睡覺。可最近,兒子卻主動給劉麗說:自己能夠洗澡,也不想跟媽媽一起睡了。面對兒子的提議,劉麗有些想不明白,在閨蜜的提議下單親媽媽16歲兒子叛逆,劉麗瞞著兒子在家裝上了監控。

單親孩子叛逆_單親媽媽16歲兒子叛逆_叛逆單親兒子媽媽該怎么辦

周末,劉麗媽媽生病住院,劉麗一早就出門去照顧母親了。就讓兒子在家做作業,下午去醫院看望外婆。兒子一邊答應,一邊催促媽媽快走。

直到傍晚時分,兒子依然沒來醫院,有些擔心的劉麗便給兒子打電話,兒子卻說同學來家了玩,不能來看外婆了。起初并未引起重視的劉麗,便直接跟媽媽說:“你孫子今天來不到了,有同學來家了”,“不會是早戀了吧”,劉麗媽媽順口說到。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在媽媽的提醒下,離開在手機上查看監控畫面,頓時覺得內心發慌。至今兒子與一名女同學正躺在沙發上,而且這名女同學似乎向抱著兒子一樣。視早戀如“洪水猛獸”的劉麗,一時間不知道怎么辦。

單親孩子叛逆_單親媽媽16歲兒子叛逆_叛逆單親兒子媽媽該怎么辦

晚上,劉麗便問兒子:“今天誰來家里了啊?”“一同學啊!”兒子回答道。“男生還是女生啊?”“男生”,兒子心虛的看著劉麗回答到。聽到兒子撒謊,劉麗順手就給了兒子一巴掌,便拿出手機監控截圖給兒子看。

看到監控畫面的兒子,頓時就哭了。連聲跟媽媽道歉單親媽媽16歲兒子叛逆,并跟媽媽坦誠:自己很喜歡這位女同學。媽媽卻哭著說:“我全身心的照顧你,指望你好好讀書,你卻談起戀愛來,你對得起我每天起早貪黑的照顧你嗎?”

單親孩子叛逆_單親媽媽16歲兒子叛逆_叛逆單親兒子媽媽該怎么辦

隨后,劉麗關起了門,與兒子進行了一次深入談話。原來兒子喜歡這名女朋友,是因為這名女同學像媽媽一樣照顧著兒子:早上會給兒子帶早飯,放學值日時,也會跟兒子一起做...

對于監控中出現的畫面,不少網友認為劉麗小題大做了:

網友A:別去打擾男孩女孩那份純真快樂!我很懷念,但我已失去!讓孩子擁有屬于自己的快樂生活吧,別總用大人的思想去捆綁孩子。

網友B:小時候有女朋友家長不讓早戀,長大了沒有女朋友,家長恨不得趕集談戀愛,家長不要自斷后路還怪孩子。

網友C:家長想多了,這時的孩子之間感情很純潔,即便早戀,也許正確引導!

冷靜下來的劉麗,恍然回過神來,才發現原來自己對兒子無微不至的照顧,竟然為他埋下了早戀的誘因。愛孩子,是每個媽媽與生俱來的能力,尤其是單親媽媽,對孩子更是疼愛加倍。在養育兒子的過程中,媽媽應教會兒子如何正確的與異性交往。

單親孩子叛逆_叛逆單親兒子媽媽該怎么辦_單親媽媽16歲兒子叛逆

1、男女交往保持公開,不要偷偷摸摸

無論是同性交往還是異性交往,都應該大大方方、公開自信。如看電影、逛書店等無需頭偷偷摸摸、羞羞答答。越是保密私下相處,越容易引起別人的好奇,也就容易引起誤會。

作為家長,應該教會孩子坦蕩、沉穩、莊重,并且時時尊重對方。在日常的生活中,媽媽應該積極為孩子樹立理想的榜樣,李玫瑾教授曾說,如果一個家庭中,媽媽足夠優秀,兒子早戀的概率會比較低。

單親媽媽16歲兒子叛逆_單親孩子叛逆_叛逆單親兒子媽媽該怎么辦

2、異性交往形式上保持群體性

幾個異性同學相處,會有助于孩子了解不同的異性。如幾個同學一起外出郊游,男女同學互相拍照,不僅會緩解孩子們平時緊張的學習壓力單親媽媽16歲兒子叛逆,還會增加同學間的友誼。

溫馨提醒:當看到監控中的畫面時,父母應教育孩子如何正確與異性相處,而不是用大人的思想去捆綁孩子。面對缺乏父愛或者母愛的單親家庭孩子,條件允許,可以考慮重組家庭,這樣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

現在的孩子,主要活在“媽媽的世界”。有一項調查顯示,55.8%的家庭中,日常陪伴孩子的都是母親。父親陪伴較多的僅占12.6%。父親在工作日陪伴時間為2.9小時,遠低于母親的4.6小時。

缺席的爸爸,是孩子教育上的悲哀,也是一個家庭深深的遺憾。不得不承認,現在孩子出生后,幾乎所有的事情都給了媽媽。

1.孩子剛出生,每隔幾個小時就要喂一次奶,媽媽都熬成了熊貓眼,爸爸卻在旁邊呼呼大睡;

2.上了幼兒園,孩子想要跟爸爸玩,卻被爸爸往旁邊一推:“乖,去找媽媽,爸爸上班好累。”

3.上了小學,每天陪娃寫作業都跟打仗一樣,媽媽經常氣得血壓飆升。不經常輔導孩子的爸爸,卻突然跳出來:“就不能好好教嗎?至于把孩子逼成這樣嗎?”

4.到了青春期,孩子開始叛逆,跟家長對著干。媽媽急得團團轉,爸爸又總在忙,孩子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01

完整的家庭教育,缺一不可

孩子的成長中,父母各自肩負著不可替代的使命:

母親的愛是走向融合。決定了孩子最初的世界認知,媽媽有愛,孩子就覺得世界是有愛的;媽媽在孩子面前是憂郁焦慮的,孩子就會覺得世界是灰暗的。

媽媽在孩子0-3歲給予孩子的安全感,也決定了孩子一生與外界的情感鏈接模式。

父親的愛卻是走向分離。它帶給孩子成長中所需要的心理力量、與對真實世界的感知。爸爸的男性特質,教會孩子生活規則、界限,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抗挫折、堅強,成為生活的強者。

父母不同的職能與特質,組合起來就是孩子健康成長所必需的完整教育。

只有父親和母親的參與是完整的,孩子才能在家庭中找到清晰的定位,以健全的方式朝社會化發展,更好地成為他自己。

當父母某一方功能缺失,容易出現叛逆、厭學,拖延,沉迷游戲等“熊孩子”問題,甚至會讓孩子患上“父愛缺乏綜合癥”:

產生性別認知障礙:男生性格過于陰柔,女生成為“假小子”;

產生性格缺陷:如自卑、敏感、怯懦,意志力薄弱等;

更容易產生情感障礙:如抑郁、焦慮、缺乏安全感;

產生身體發育障礙:孩子的身高、體重、動作及反應速度均要比同齡兒童落后一大截。

孩子成年后,這些心理缺陷極大可能發展為“啃老”、“恐婚恐育”等嚴重心理障礙,將原生家庭的陰霾延續到自己的下一代。

02

做爸爸,是一份無法取代的工作

奧巴馬曾說過:“我不會做一輩子的總統,但我一輩子都要做好一位父親。”

說出這番話的他并沒有食言。

女兒學游泳,他親自當教練;孩子放假時,抽時間也要帶孩子去游樂園,一起享受歡樂時刻;會認真對待家庭的每一個節日,比如女兒的生日。

即使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選戰期間,他也從來沒有缺席一次女兒的家長會。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奧巴馬的女兒都很優秀,大女兒成為了家里的第三個哈佛學生,小女兒也如愿就讀于密歇根大學。

工作固然重要,但是長遠來看,爸爸這個身份,才是一輩子的工作,并且無人可以替代。爸爸的陪伴在孩子的每一個階段都至關重要:

0-3歲:語言發展期,父親參與越多,孩子語言能力提高越快。原因是爸爸不會經常說寶寶語,使用的是成人語言,更能刺激語言的發展。

3-6歲:能力發展期,孩子開始模仿。爸爸身上的男性特質,是孩子的重要榜樣。爸爸的言傳身教,能夠幫助孩子認知世界真實的模樣,分辨善惡。

6歲之后:孩子開始上學,所面對的環境會比6歲之前復雜,需要學會如何面對困難、抵抗挫折。更重要的是爸爸要發揮“規則”作用,讓孩子懂得自控。

不僅僅在人生中重要的時刻,其實孩子的每一次成長,每一次進步,都需要父母雙方的積極參與和正確引導。

作為爸爸,不要忘記自己做父親和丈夫的責任,工作以外的時間,盡量多的留給家庭,留給伴侶和孩子。

因為,那將成全一個孩子的成長,成就一個家庭的幸福。

03

如何給孩子完整的家庭教育?

只有父母的參與是完整的,孩子才能在家庭中找到清晰的定位,以健全的方式朝社會化發展,更好地成為自己。

可是多年來,大多數家庭都曾陷入過這樣的誤區:

緊張的媽媽覺得爸爸什么都做不好,讓爸爸陷入了“不會帶娃→媽媽不放心讓爸爸帶娃→不會帶娃→媽媽不放心…”的怪圈,同時孩子也非常容易出現問題。

那么,想要解決“隱形爸爸”這個育兒難題,母親是至關重要的角色——她既是接納者又是協調者與驅動者。

從緊張的關系里抽身,從根源去理解丈夫對于育兒的手足無措。接納丈夫的矛盾,幫助、引導著丈夫一步步真正回歸家庭。

媽媽可以這樣做:

1.走出焦慮,給丈夫足夠的信任與支持;

2.循序漸進,讓丈夫參與孩子教育,發現育兒樂趣;

3.放手放心,給丈夫與孩子自由的相處模式。

爸爸可以這樣做:

1、養成陪伴的意識

每周主動規劃出專屬的家庭時間,不再用“忙”做借口

2、學會陪伴

發揮爸爸天職,多和孩子分享溝通,陪孩子參與親子游戲、親子運動。

3、陪伴,質比量更重要

和孩子一起做有意義的事情,20分鐘的有效陪伴遠比3小時的心不在焉更有價值。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