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壓抑你的情緒學會表達情緒
我們每天都在跟情緒打交道,有自己的情緒也有別人的情緒,但問題是大多數人盡管很生氣,他們會下意識否認自己生氣,也就是說一旦人處在強烈情緒當中,就會陷入無意識當中,做出無意識的舉動!
認識我們的情緒
人不可能沒有情緒,除非是山上的石頭,林中的樹木,只要你有念頭就會有欲望,自然就會有情緒,所以佛教講究“止念”“斷念”儒學理教講究“存天理去人欲”,了凡心療愈目的是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覺知情緒以下的真相,學會處理情緒,你該生氣就生氣,該高興還得高興,只是讓你不被生氣主宰,甚至不讓高興主宰,陷入無意識中,做出無意識舉動,《范進中舉》里,范進因為中了舉人高興的瘋了,我曾經親眼見過一個小姑娘買菜的時候與攤販爭執,拿起菜攤上的刀子捅向攤主,我也見過因為控制不住情緒讓自己陷入抑郁而自殺,不要心如止水,情緒來了,你只要看著他,與他愉快的玩耍,這就是自我療愈的目的! 所以要防止情緒失控,你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意識
提升意識出離你的頭腦
當我們處在負向情緒中的時候,一般是一種無意識的狀態,會進入頭腦的故事里,事實上,你之所以生氣是因為你錯過了你自己,你錯過了你的命運,那個對你來講是可能的東西沒有發生,深陷頭腦故事里,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情緒只是為頭腦提供故事的素材,在頭腦編制的故事里,你是一個受害者,你一直扮演這個角色,你一直在備受煎熬,困在頭腦的限制性信念里,諸如自信不足我永遠比不上別人等這樣的限制性信念,最最糟糕的一點是,他會從上一代傳遞給下一代,直到你能意識到問題的所在,而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這也是大多數人的狀態。在《了凡心療愈》里提到有靜坐合一的方法提升自我的意識,讓你出離頭腦活在當下。
不要壓抑你的情緒學會表達情緒
事實上情緒是一股能量,它只是想要穿過你的身體傳遞給你一個信息,你要在紛雜的背景中找到這個信息,而不是將情緒全盤接納壓制進入我們的潛意識,等到生命中的某一個時刻一旦觸發,又會以壞情緒爆發出來,這種潛意識層面的積壓在我們還是小孩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當你還是小孩的時候,每次當你拿回成績單交給父母,父母皺起的眉頭讓你感覺到大事不妙,當你長大后參加了工作,老板將你叫進他的辦公室,你推開門抬頭就看到他皺起的眉頭,在無覺知層面的潛意識被激發,你預感有大事即將發生,即便事后發現他并不是因為你而皺眉,但你心中的壞情緒不可抑制的升騰而起。
情緒渴望表達的,如果你能以正確的方式表達它釋放它,它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困擾。如果你以不正確的方式去表達你的情緒,比如你說出刻薄的活,它們將會彈回到你身上。憤怒之下說出的話會傷人,而那個傷害將會反彈情緒失控自己打自己臉的心理,它會被加倍還給你。正確的方式是說出你情緒之下的感受,正確表達情緒的方法就是說出你情緒之下的感受,要明白情緒是有權利存在的,我們要用意識感受它帶給我們的感覺,讓它顯化出來,這是很重要的,距離生命最遠的是行動,再靠近一點的是念頭,再靠近一點的是感覺,一旦說出你的感覺,情緒隨著感覺也就得到了釋放,它只是轉了個方向,不是朝向徑直的對方,而是朝向了天空廣袤無邊的梵天宇宙,而此刻你也是宇宙的一部分,有誰又能傷害到宇宙呢?
不要抗拒你的情緒讓身體變得柔軟
如果你不臣服于你的情緒,試圖抗拒你的痛苦你的焦慮你的沮喪情緒,你就會變得很硬,如果你試圖去達成什么,你將會變得很硬,如果你試圖去爭辯,你將會變得很硬。臣服!成為柔軟的,讓生命之流帶著你走,不論它要帶你到什么地方。讓整體的目標成為你的目標,你只要成為一部份,然后那無限的美和優雅就會發生。 當沒有一個人在抗拒,甚至頭痛也是不痛苦的,是那個抗爭在產生痛苦,痛苦意味著一直在跟那個痛苦抗爭,那才是真正的痛苦。如果你抗爭,它將會變得更痛苦;如果你臣服,那個痛苦就會變得比較少;如果你能夠完全臣服,那個痛苦就會消失。
這種事發生在無數人身上。某個人想逃開女人,然后,他滿腦子揮之不去的反而是女人,有的人想擺脫性,結果,他整天所想的只有性;有人斷食、不睡覺;有人練瑜咖式呼吸……有的沒有的一堆。愈跟性對抗的人,就愈會想到性,到最后性變成無所不在。
當然還有比較具象的控制情緒的方法如下
(1)學會轉移。當火氣上涌時,有意識地轉移話題或做點別的事情來分散注意力,便可使情緒得到緩解。在余怒未消時,可以用看電影、聽音樂、下棋、散步等有意義的輕松活動,使緊張情緒松馳下來。
(2)學會宣泄。人在生活中難免會產生各種不良情緒,如果不采取適當的方法加以宣泄和調節情緒失控自己打自己臉的心理,對身心都將產生消極影響。因此,如果一個有不愉快的事情及委屈,不要壓在心里情緒失控自己打自己臉的心理,而要向知心朋友和親人說出來或大哭一場。這種發泄可以釋放積于內心的郁積,對于人的身心發展是有利的。當然,發泄的對象、地點、場合和方法要適當,避免傷害他人。
(3)學會自慰。當一個追求某項事情而得不到時,為了減少內心的失望,常為失敗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用以安慰自己,就像狐貍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童話一樣,因此,稱作“酸葡萄心理”。
(4)意識調節法:運用對人生、理想、事業等目標的追求和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知識,提醒自己為了實現大目標和總任務,不要被繁瑣之事所干擾。
(5)語言節制法:在情緒激動時,自己默誦或輕聲警告“冷靜些”、“不能發火”、“注意自己的身分和影響”等詞句,抑制自己的情緒;也可以針對自己的弱點,預先寫上“制怒”、“鎮定”等條幅置于案頭上或掛在墻上。
(6)自我暗示法:估計到某些場合下可能會產生某種緊張情緒,就先為自己尋找幾條不應產生這種情緒的有力理由。
(7)愉快記憶法:回憶過去經歷中碰到的高興事,或獲得成功時的愉快體驗,特別就該回憶那些與眼前不愉快體驗相關的過去的愉快體驗。
(8)環境轉換法:處在劇烈情緒狀態時,暫離開激起情緒的環境和有關人、物。
(9)幽默化解法:培養幽默感,用寓意深長的語言、表情或動作、用諷刺的手法機智、巧妙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10)推理比較法:把困難的各個方面進行解剖,把自己的經驗和別人的經驗相比較,在比較中尋覓成功的秘密,堅定成功的信心,排除畏難情緒。
(11)壓抑升華法:不受重用,身處逆境,被人瞧不起,感到苦悶時,可把精力投入某一項你感興趣的事業中,通過成功來改變自己的處境和改善自己的心境。
(12)認識社會,保持達觀態度。古人云:“人有悲觀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確實,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之,歷史上和現實中沒有幾件事是圓滿的。為幾件家中或單位上不順的事就悲觀,情緒低落,甚至厭世,顯然是不合適的。實際生活中哪會有十全十美的事呢?我們在心理咨詢中,就曾遇到很多為家庭條件差或單位人際關系差或疾病糾纏等等而悲觀厭世,甚至想自殺的。生活中,人人會遇到許多坎坷和不順心,平凡人有,名人有,大官者亦有。因此,只要對社會有一個較深刻的了解和認識,想想社會上還有許多人不如己,你就會坦然了。故要保持達觀態度。世上不會有永遠美好的事物,今天你身處逆境,情緒不佳,但通過奮斗,你就可能獲得成功,受人尊敬。社會是在發展變化著的,人應該適應社會,保持達觀態度,對生活、對人生應充滿信心。
(13)當情緒低落時,不妨去訪問孤兒院、養老院、醫院、看看世界上除了自己的痛苦之外,還有多少不幸。
(14)提高認識和修養水平。平常,我們能看到,文化素質低的人,不善于控制自己,出口成“臟”。而一個修養高的人,他是無論如何不會去罵大街的。同時,他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并自我調節。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