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覺經常做惡夢?精神科醫師:這跟身心疾病有關
做夢的經驗每個人都不陌生,根據估計,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睡眠中大約有五分之一的時間在做夢,只是許多醒來后并不記得或很快淡忘,真要加在一起,一輩子做的夢全拍攝得出來的話,應該是一部長達四萬小時的記錄片。
如果這部長片總是在跟俊男美女約會、吃美食、撿錢、發大財、神明器重選總統,就算醒來一場空,總比每晚跟妖魔鬼怪大逃殺,焦急報告寫不完、狂追公車趕不上要好得多了。
而在醫學和心理學中,還真的連夢境,尤其是惡夢都有許多值得研究,和可能做為健康問題線索的例子,也許連惡夢都該有個特別門診。
1950年代開啟睡眠腦電波的研究,讓我們知道大部份栩栩如生的夢境,應該與睡眠中的有關。
時至今日,倒也還沒有儀器可以直接得知當事人夢境的內容,仍要靠本人自己記憶下來陳述,但若再做睡眠醫學上極為重要的「多重睡眠儀」(, PSG)檢查,以及配合醫師的引導對生活進行回顧與聯想,則可以得到不少有意義的資料。
某些類型的夢境是有可能和特定的身心疾病有所關連。
睡眠時期發生的類睡癥()
■非快速動眼睡醒障礙癥(Non-REM )
最典型看似惡夢醒來的是較常在兒童發生的「夜驚」( ),兒童偶而會有一陣子反覆發生從睡眠中突然恐怖驚醒的情形,甚至伴隨害怕的尖叫,呈現強烈的恐懼情緒,但常常是一片茫然,對父母親的安撫并不太有反應。
另一種也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夢游」( )行為,亦多發生在兒童時期,會在睡眠中從床上起來到處走動,常亦是茫然無表情的,此時難以予以語言溝通,也不太容易叫醒焦慮抑郁為什么腦電波異常,即使叫醒也未必有太鮮明的夢境。
這兩種通常是良性的過程,偶而發生或稍微持續一小段時間后,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少發生。
■夢魘癥( )
通常指比一般的惡夢更為強烈的惡夢,夢者會重復出現某些帶來劇烈負面情緒的惡夢,例如:威脅生存、安全或身體完整性等暴力,甚或畫面血腥的夢境,甚至令人驚醒。
這通常發生于一夜主要睡眠的后半段時間。如果重復出現,在排除某些生理疾病后,應深入探討情緒方面的困擾。
■快速動眼睡眠行為障礙癥(RBD, Eye )
此通常發生在中年后,指一種會反覆在睡眠期間隨著夢境而在肢體或聲音上演出相關行為,因為這種疾病也常常夢到諸如搏斗與奔逃之夢,因而出手打到枕邊人或自己翻身跌下床。此病與一些神經系統退化疾病有關,很容易在稍后幾年開始出現神經系統的退化。
■睡眠癱瘓癥( )
有時被訛稱為「鬼壓床」,實則是正常REM 睡眠時肌肉處于失張力狀態,但在初清醒時未及開啟的癱瘓現象,若恰好出現鬼怪的夢境,更容易讓人心慌恐懼。
■睡眠相關之呼吸障礙癥(- )
例如頻繁夢到窒息、溺水無法呼吸到空氣等夢境,或許該檢查一下有沒有阻塞型或中樞型「呼吸中止癥候群」( )。
■譫妄癥()
原本是因為身體有其他疾病干擾大腦功能,例如:電解質嚴重異常、嚴重感染、發燒或藥物引發,造成病患人時地混亂,半夢半彌留的狀態,由于此時身體常有大病進行中,諸多不適造成昏迷中也常是經歷著惡夢般的記憶,甚至偶有病患清醒后報告出神鬼地獄之類的惡夢,或許增添了各醫院中些許陰夢的傳奇。
酒精或者某些會引發幻覺的合法或非法藥物焦慮抑郁為什么腦電波異常,也可能是誘發惡夢的原因。
精神疾患與心理困擾:
在排除身體疾患的可能后,若有重復或頻繁的惡夢,更多的確是要考慮精神狀況的影響。尤其焦慮、憂郁、心理創傷,都是典型會增加惡夢機率的精神疾患。
不斷出現與創傷事件相關的惱人的夢更是列入「創傷后壓力癥候群」(PTSD, )的診斷準則之一。
許多因睡眠中惡夢連連而求助門診的患者,在治療上最重要的卻是要幫病患把清醒時的生活和情緒調整好。有研究顯示童年時期與母親分離的程度的確與成年后產生惡夢的頻度相關。
而另一個研究發現隨著治療老人族群的焦慮癥后,出現惡夢的機會也隨著病情的減緩而降低。
除了醫療問題的考量之外,對一般人而言,偶而出現的惡夢,或許更是了解自己無意識中恐懼所在,分析內在心靈世界,促進個人成長的重要素材。
有人因為一次劇烈的惡夢焦慮抑郁為什么腦電波異常,喚起生命中重要的遺憾,而踏上心理分析的自我探索之路。
最重要的,是先不要過度簡化和過度解讀自己的惡夢,最常見的情況是夢到親人過世或不幸事件,就直接擔心是不是快要發生噩運而徨恐不已。適當了解自己的夢境,或許你會體會到自己逃避已久的心結,正等待你進一步的超越和成長。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