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新聞

在疫情期間,學生們大多都在只能在家里通過網課學習,這是不少學生與父母相處最長的一個假期,也因此讓無數小家庭為了孩子的學習問題、相處問題而產生矛盾。許多家長在抱怨:孩子不聽家長話,總是一下課就拿著手機,看著很冒火。這個時候家長該怎么辦才好?

昨日,中山市中醫院心身科醫生黃圓媛表示,這段時間接到很多類似的家長咨詢,這折射出了我們很多家庭的教育方式,通俗點來說,就是父母總是喜歡“包辦”,以愛的名義,增加很多的約束和控制。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戰爭”歷時已久,不過在這個漫長的假期里面硝煙味道更加重了。那么面對孩子,父母該怎么辦?

黃圓媛醫生建議,一是保持該有的界限。父母應該保持該有的界限,不能因為自己的想法與情緒,過度干預與影響孩子的行為與情緒,形成反作用。二是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很多時候,家長只關心孩子“努力學習”的這個行為,而很少關注孩子是否有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其實,適當放手,多觀察孩子,就會明白孩子的興趣方向,進而激發孩子的動力,而不是管束和批評教育,壓抑了孩子的情緒與動力。三是把關注點回歸家長自己身上。孩子需要父母精神上的鼓勵與榜樣示范的作用,而不是承載你的心愿,承擔你的壓力。如果說孩子不夠努力,不夠上進,那么父母是否做好了榜樣作用?

子女該如何跟父母相處呢? 黃圓媛醫生表示,面對父母的指責與要求,許多孩子敢怒不敢言,卻最終選擇了一種消極的方式“逃跑”,也就是“離家出走”,但是這種方式,卻是最危險的方式,不僅讓父母更是擔心,而且更是把自己置于非常危險的處境,根本不能解決問題。

黃圓媛醫生建議,孩子一是要換位思考,想想矛盾產生的原因。要試著去理解父母,想象自己在父母那樣的情況下會怎么想,怎么做,達到一個充分的理解,減少矛盾。二是加強溝通。如果跟父母已經發生了矛盾,要告訴自己先冷靜一下,切莫出現傷害自己的沖動行為,爭取在大家都處于冷靜平靜的狀態下進行溝通,學會和父母以及自己和解,了解自己真正感興趣的、需要的,然后再去溝通、爭取。相信好好的跟父母談,父母會接納認可的。三是尋求專業幫助。假如你覺得你的壓力已經大到無法控制,無法跟家人進行有效溝通,也可以求助專業人士,比如老師或者心理醫生,社工等,他們會引導你修通堵塞的溝通渠道,合理發泄不良情緒,協助你解決你面臨的問題,得到有效的幫助。

中山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