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家庭和學校人際支持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
近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國民心理健康評估發展中心發布《2024年青少年心理健康與學業狀況調查報告》。《調查報告》對5萬余名小學四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學生開展調查,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的學生各占約1/3,其中51.4%為女生,48.7%為農村戶口,33.3%為獨生子女,8937名學生為留守青少年?!墩{查報告》顯示,家庭支持良好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風險更低;學校中人際支持高,青少年心理健康風險更低。
《調查報告》顯示,在父母均外出的青少年中有29.2%存在抑郁風險,只有母親外出或只有父親外出青少年的抑郁風險比例也分別達到28.3%和27.1%,高出非留守青少年10余個百分點。受母親情感忽視程度高的青少年存在抑郁風險的比例高達40.1%,焦慮比例為23.1%。而母親情感忽視程度低的青少年抑郁風險比例為8.2%,焦慮風險比例為5.8%。父親忽視的結果與此接近。此外,親子間“進行關于心理健康方面的溝通”的頻率越高,青少年的抑郁和焦慮風險越低。
《調查報告》指出,認為和老師關系生疏這種描述越不符合自己情況的青少年,存在抑郁和焦慮風險的比例越低。在“完全不符合”組中,青少年抑郁和焦慮風險比例分別為7.4%和5.1%;在“完全符合”組中,超過一半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風險,逾1/3的人有焦慮風險。認為班主任公平度高的學生抑郁和焦慮風險比例分別為12.3%和8.2%;認為班主任公平度“較差”和“很差”的青少年中,分別有41.9%的人和44.9%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風險,分別有24.6%的人和31.3%的人存在焦慮風險。
《調查報告》顯示,心理健康與青少年的學習狀況密切相關。無抑郁風險的青少年中,僅有4%的人存在“不做作業或抄作業”的問題,約3.5%的人會考試作弊;而在抑郁高風險的青少年中,作業和作弊比例分別升至17.1%和14.0%。無抑郁風險或無焦慮風險的青少年中,僅不到5%的人同意學習對自己沒有意義這種說法;而在有輕度抑郁風險的青少年中,同意這一說法的比例升高至12.3%,抑郁高風險中更是達到28.9%。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