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后強迫癥在女性中比男性稍微常見一些,在任何特定時間點影響大約 1% 到 2% 的人口()。強迫癥的平均發病年齡為 19 至 20 歲,但大約 25% 的病例從 14 歲開始(見 兒童和青少年的強迫癥 [OCD] 和相關疾?。<s30%的強迫癥患者既往或現在存在抽動障礙。

參考文獻

1. DJ, DLC, C, et al: - .Nat Rev Dis 5(1):52, 2019.doi: 10.1038/-019-0102-3

OCD的癥狀和體征

強迫觀念 是指不需要的,侵入性的思維、沖動或意向,通常會導致顯著的苦惱或焦慮。強迫癥的主要主題包括傷害(例如,害怕傷害自己或他人)、清潔或污染(例如,患者可能對被污垢或細菌污染感到困擾)、禁止或禁忌的想法(例如,攻擊性或性強迫觀念) 以及對稱性的需要。強迫觀念是不愉快的。因此,患者通常試圖忽略和/或抑制它們,或者嘗試通過執行強迫來中和它們。

強迫行為 (通常稱為儀式)是過度的、重復的目的性的行為,人們認為他們必須這樣做,以防止或減少由他們的強迫思想引起的焦慮或消除他們的強迫思想。比如

大多數儀式性動作是可以觀察到的,如反復洗手和檢查門鎖,但有些是看不見的,如默默地反復計數或陳述。通常情況下,強迫儀式必須以精確的方式,根據嚴格的規則進行。儀式可能未必與實際擔心的事件有關。 當于現實有關時(如淋浴,以避免被弄臟,檢查灶具防止火災),該強迫行為顯然是過分的,如每天洗澡幾個小時或出門之前檢查灶具30次。在所有情況下,強迫觀念和/或強迫行為必須是費時(即,它們每天占用1小時或通常更多),導致顯著的痛苦或功能損害,極端的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可能致殘。

自知力程度不同。 多數強迫癥(OCD)患者在一定程度承認自己的強迫觀念是不現實的(比如,碰觸煙灰缸并不會真的得癌癥)。但是,偶爾存在自知力完全缺乏(即患者堅信自己的觀念真實的,強迫行為是合理的)。

由于患有這種疾病的人可能害怕出丑或被歧視,他們往往要隱藏自己的強迫性的和儀式性動作。與癡迷和強迫相關的時間、痛苦或功能障礙可能會導致人際關系中斷,在學?;蚬ぷ髦械谋憩F下降。

許多強迫癥患者過去或現在都存在心理障礙,包括

幾乎50% 的強迫癥患者在某個時候有過自殺念頭,大約 10% 的人試圖自殺(參見自殺行為) ()。如果人們同時患有重度抑郁癥,則嘗試自殺的風險會增加。

癥狀和體征參考

1., G, ED, et al: - : and . ;2:70, 2011.doi: 10.3389/.2011.

2., DJ,Chiu WT,et al: The of - in the .Mol (1):53-63, 2010.doi: 10.1038/mp.2008.94

3., A, MC, et al: OCD with OCPD: A of OCD?J (4):289-296, 2008.doi: 10.1016/j..2006.12.009

4.,,, et al: and in with - : A and meta-.J :1001-1021, 2020.doi: 10.1016/j.jad.2020.07.115

5. : and of , 5th ed.Text (DSM-5-TR)., DC, , 2022.

強迫癥的診斷

強迫性精神障礙的診斷根據臨床上強迫觀念和/或強迫行為的表現。

癡迷由以下兩項定義:

強迫癥由以下兩項定義:

強迫觀念或強迫行為必須費時(如, > 1 小時/天) 或導致臨床顯著的痛苦或功能損害。此外,它們不得歸因于某種物質(例如藥物、違禁藥物)或其他疾病的生理影響。

治療強迫癥

認知行為療法,包括暴露療法和儀式預防療法,已被證明對強迫癥患者有效 ()。暴露和儀式預防療法的基本要素是逐漸讓患者接觸引發焦慮的癡迷和儀式的情況或人,同時要求他們不要進行儀式。例如,有污染強迫癥和洗滌強迫癥的患者可能會被要求在不洗手的情況下觸摸馬桶座圈。這種方法可以通過習慣化和學習來減少暴露引發的焦慮。通常數年后癥狀會逐漸改善,特別是那些真正掌握方法并在正式治療結束后自己也能用該方法應對焦慮的患者。但有些患者用這種治療方法無明顯效果對藥物治療也不敏感。

認知治療技術(如認知重組)還可用于治療某些強迫癥癥狀。

和氯咪帕明(一種三環類抗抑郁劑,具有強大的5-羥色胺能作用)非常有效。通常比治療抑郁癥和多數焦慮障礙需要更高的劑量。

一些患者在這些藥物的充分試驗后沒有顯著改善,可能會受益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如阿立哌唑、利培酮)的增強治療。當前或過去患有抽動癥合并癥的患者可能對使用抗精神病藥進行增強治療更敏感()。使用谷氨酸調節劑(例如美金剛、 N-乙酰半胱氨酸)也顯示出前景()。然而,與其他藥物相比,非典型抗精神病藥作為 SSRI 增強劑的支持數據更多。

許多專家認為,將暴露和儀式預防與藥物治療相結合是最好的,特別是對于嚴重的病例。

治療參考文獻

1.?stL-G,,, et al: of - .A and meta- of 1993-2014.Clin :156-169, 2015.doi: 10.1016/j.cpr.2015.06.003

2.,- A, B, et al: A : with - .Mol (7):622-632, 2006.doi: 10.1038/sj.mp.

3.,,, et al: N- for -to- - : , -, - .Clin (2):214-219, 2016.doi: 10.1111/jcpt.

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