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心理條件健康包括_心理健康的條件_心理健康基本條件

鄒老師心理話

一個人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或者說怎樣才算是心理健康?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不同學者從不同的研究領域出發,提出過很多不同的標準。

在此與大家分享兩個版本,一個比較簡潔,另一個比較具體。

比較簡潔的標準,我最欣賞科胡特的版本。

科胡特對心理健康的標準是:自信+熱情。活力能夠滋養自體時,就是自信;當活力能夠滋養客體時,就是熱情。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有自信,對世界有熱情,不但擁有穩定的安全感,同時也能夠擁抱變化。

心理健康基本條件_心理條件健康包括_心理健康的條件

比較具體的標準,我最喜歡郭念鋒教授的版本。

郭教授提出十大心理健康標準。

第一,心理活動強度,指對突發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第二,心理活動耐受力,指長期經受慢性精神刺激的能力。

第三,周期節律性,指心理活動在形式和效率上的內在自然節律。

第四,意識水平,指精神活動的專注水平,以注意力品質作為指標。

第五,暗示性,指思想和情緒是否容易受到他人或自我的影響。

第六,康復能力,指從創傷刺激中恢復到往常水平的能力。

第七,心理自控能力,指對情緒表達、思維過程及行為方式的自我調控能力。

第八,自信心,指正確自我認知的能力。

第九,社會交往,指正常社會接觸、人際交往的能力。

第十,環境適應能力,指面對變化的環境條件,應對自我完善和完善的能力。

心理健康的評價是一個動態而又復雜的問題,想獲得一個絕對客觀的劃分標準是不現實的。但我們可以對照這些標準,更充分地發展自我。

心理健康基本條件_心理健康的條件_心理條件健康包括

心理健康基本條件_心理條件健康包括_心理健康的條件

視頻號|鄒老師心理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