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恐懼如何破?快看600號防疫心理指南
對易感的高風險職業人群如何做好情緒調適?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醫生金金給出了一份居家心理調適指南。
家中長輩因疫情感到焦慮,擔心被感染成新冠重癥患者。作為晚輩,該如何安慰?
老年人的身體免疫力相較于青壯年是弱一些,要鼓勵他們去打疫苗,因為疫苗是最好的保護。
老年人普遍擔心萬一感染了,會變成重癥,或者生病了沒有人照顧。作為家里的青壯年,有義務向老年人解釋萬一感染了應該怎么做,傳遞出一定會照顧他們的意愿。把未知的東西跟老年人說清楚,他們就沒那么恐慌了,焦慮情緒也會緩解。
發現自己“陽”了,但是自己的癥狀和別人描述的有差別,從而認為自己病情加重,該怎么辦?
居民要分清楚,自己目前所擔心的或者身體上出現的癥狀,是輕癥還是重癥,或只是心理上的焦慮。
得了“幻陽癥”的居民,可以在家里做一些放松的練習,進行自我心理疏導,自己解決“幻陽癥”。如果解決不了,可以撥打,尋求專業醫務人員給予心理上的撫慰。
輕癥患者可以上網看一些疾控中心發布的專業信息、專家建議,仔細地看,仔細地聽,按照專家建議進行自我料理,在家也可以熬過困難期。
重癥患者出現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等癥狀時,需及時就醫。
為人父母,總是擔心自己小孩會被感染,該怎么調節心態?
小朋友對新冠病毒的認知是有限的,所以他們很多時候是看家長的反應。家長要傳遞出一個穩定的情緒給孩子,讓他們學習家長是如何度過這一危機時刻的。
如果把恐慌心理過度地傳遞給小朋友,小朋友可能本身沒有什么,但是看到家長很慌亂,他會覺得這個問題很嚴重,反倒是有了心理壓力。所以應當沉著冷靜處理,向孩子營造出積極向上的、穩定的心理環境。
作為學生心理輔導,臨近期末擔心被感染,甚至已經被感染后,壓力很大,該如何自我疏導?
學生就把心思都放在學習、備考上,就算感染了,可能難受幾天,過兩天就好了。所以該學習學習心理輔導,該復習復習,感染了就當是放假休息幾天。
感染新冠病毒后,康復轉陰心理輔導,卻又擔心自己會有后遺癥,心理上該如何調節?
“陽康”后,還會出現一段時間感染時的癥狀,這是很常見的現象。很多居民反饋,真正完全康復了之后,嗅覺、味覺等很多功能又都恢復了,所以不用太擔心。
金金醫生提醒:“如果覺得這些癥狀存在了很久,到醫院檢查也不是新冠感染后遺癥,那你要當心了,是不是得到我們宛平南路600號來看一看,可能是得了軀體化障礙。”
醫務工作者等相對易感的高風險職業人群,該如何舒緩壓力?
醫務工作者如果覺得壓力很大的話,要及時傾訴,守護好自己的身心健康。撥打心理熱線轉0,是一條隱藏的醫護人員線路。
記者:楊宜修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