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生活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出發點。一個人的健康既包括生理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精神上以及社會互動方面的自然良好狀態。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學校在生源結構和家庭自然狀況上發生變化,呼和浩特市第二十六中學就是其中之一。如今該校60%的學生為非市區學生,父母為進城務工人員,忙于工作而疏于關愛孩子。大量學生因缺失愛,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和性格缺陷。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性,再加上學生成長存在的許多不確定因素,使學生在成長中出現了“營養不良”的現象。

為解決好這部分學生的心理問題,使他們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發展,早在“十一五”期間,該校就以課題研究為引領,進行了深入探索,源源不斷對學生施以“正能量”,培育出了“子女一樣的學生,父母一樣的老師,家庭一樣的學校”。通過多年的建設,呼市二十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實行校長負責制,組建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機構

學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專職機構——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吸收和培養專職人員組建了一支專業化的心理教師團隊并成立心理名師工作室,在校長的指導下,由一名副校級領導專職管理、全面負責和協調全校師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幾年來,學校先后斥資建起了216平方米的集預約接待室、沙盤游戲室、團體活動室、咨詢放松室、減壓宣泄室、心理閱覽室、多功能廳于一體的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心靈家園。引進測量軟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網站,面向全體師生開放,在學校開辟了一個可供師生放松身心、無障礙交流的獨特心靈家園。

錘煉專業教師隊伍,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實施

學校擁有一支成熟的心育骨干教師隊伍,目前,有心理專業教師2人,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9人、三級1人。一直以來,二十六中都非常重視對心理教師的培訓與錘煉,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的培訓原則,為教師的成長搭建平臺。幾年中,學校積極與“呼和浩特市青少年心理協會”展開全方位合作,并先后邀請了財經大學陳笑麗教授、師大附中劉巖松老師、內蒙古教科所劉彥澤所長、呼市教育部門劉春建老師、內蒙古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寶繼英等心理健康教育專家,來學校針對課題指導、教師職業心理培訓、畢業班學生考前心理疏導等問題,開展專題講座,給予重點培訓,有效發揮專業團隊的指導職能。在培訓學習的時間、場地等方面提供幫助和便利,并在費用方面給以支持,報銷培訓、認證、考試費等。這樣的舉措調動了教師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科學教育學生的積極性。

以課題為引領,家校合力促學生健康成長

學校是“學校、家庭”相結合德育網絡的主要環節,在做好傳統家校聯系工作的基礎上,學校積極申報課題——《家長素質及家庭教育發生方式對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開展家校合作新模式的探索。學校專門編寫了家長學校校本教材《家庭教養方式指南》,為家長提供參考與幫助。學校每學期都會組織1次校級的家長培訓,2-3次班級家長培訓,依托校本教材,將理論與學生實際相結合,引導家長從最基本的、力所能及的地方入手,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明確家庭教育的重點要求,掌握科學教育子女的關鍵做法,以此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由于針對性、可操作性強,深受家長歡迎。

事實也證明,不少家長和學生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幫助下,化解了內心的困惑和問題,使校園充滿愛的陽光和朝氣蓬勃的積極力量。學校也因此贏得榮譽無數,先后被評為“全國素質教育示范學校”、“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實踐基地”、“自治區首批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呼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等。

“要育人、先育心”,如今這已經成為二十六中人自覺遵奉的理念。我們堅信在以左文校長帶領的二十六中領導班子引領下,二十六中心理健康教育定能讓學生的中學時期灑滿陽光,使他們在健康成長的基礎上實現人生價值的超越!(閆 瑞 賈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