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暫不支持播放該視頻,請升級至最新版瀏覽器。

現代快報訊(記者陳彥琳馬壯壯)憑直覺判斷一段聲音背后的含義,看看自己有啥特質;回答幾個問題,判斷自己屬于哪類性格……最近,一款測試自己何種特質的H5在朋友圈火了起來,測試結果以不同的顏色分類,一時間朋友圈“五彩斑斕”。現代快報記者發現免費抑郁心理測試,網絡上一直充斥著各種心理測試,有的甚至能測試抑郁癥程度,如果想看詳細的測試報告,就要付款20元左右。類似這種測試準嗎?心理專家表示,不要過分夸大網絡心理測試的結果,如果有負面的地方,也不用過多否定自己,情緒出現問題要及時尋求醫生等專業人員的幫助。

免費心里抑郁測試_抑郁癥心理測試免費_免費抑郁心理測試

△最近流行的網絡測試

“五顏六色”的朋友圈刷屏,怎么每個都是“彩虹屁”?

心理測試又來了。這幾天,某音樂App推出了一條“測一測屬于你的主導色”H5,稱可以幫你找到“主導顏色”,進而能更全面了解自我。簡單的幾組選擇題,讓年輕人玩得不亦樂乎,紛紛轉發朋友圈,一時間朋友圈像是放起了煙花,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色彩。

現代快報記者打開鏈接試了一下發現,這個H5以判斷聲音背后的含義為主體,讓你從兩三個選項中,選出你認為聽到的聲音更符合哪個選項。選擇完畢后,就能給你一個結果,不過記者兩次選擇同樣的選項,給出的結果卻是不同的顏色。

免費抑郁心理測試_抑郁癥心理測試免費_免費心里抑郁測試

免費抑郁心理測試_免費心里抑郁測試_抑郁癥心理測試免費

△測試結果

“你的特質是絢麗奪目的晚霞”“你的特質是魅力超凡的藝術家”“智慧非凡的開拓者”“充滿遠見的哲學家”“每2個人中就會有一個人喜歡你”……不同的顏色對應不一樣的性格,語言描繪得很美好,看完后,每個都能讓你心情愉悅。

不過在刷屏的背后,有細心的網友發現,“測試出的顏色解析,怎么每種性格都這么優秀?”“大型'彩虹屁'現場,感覺每種性格,放在自己身上都挺合適。”“看這些解析的描述,感覺似是而非。”也有人表示不用太較真,測試就當感受一下快樂。

網上心理自測泛濫,有的還能測抑郁癥

除了上述提到的娛樂化測試,現代快報記者發現,其實在各大網絡平臺,還充斥著各種心理測試,有的甚至聲稱能測試你是否有抑郁癥、強迫癥,或者能測出抑郁癥的程度,等等。

免費抑郁心理測試_抑郁癥心理測試免費_免費心里抑郁測試

△各種抑郁癥測試

《你是不開心,還是抑郁了?》《心理測試-你有抑郁癥嗎?》《強迫癥測試在線評估》……現代快報記者在網上輸入關鍵詞,很容易就能找到各種關于抑郁癥、強迫癥的測試鏈接。

而不同的鏈接,給出的題目也不一樣。“你是否反復洗手而且時間很長?”“有時不得不毫無理由地重復相同的內容、句子或數字好幾遍?”“是否感覺到情緒沮喪、郁悶?”“夜間睡眠不好?”“是否無故感覺到疲勞?”……這些問題大多數都是生活中會遇到的事情。而記者也試了其中一個測試,花幾分鐘做完20道題后,被判斷為中度抑郁癥,如果想看詳細的報告,則需要支付15元。

免費心里抑郁測試_免費抑郁心理測試_抑郁癥心理測試免費

△網上某抑郁癥測試,記者測后顯示有中度抑郁癥

記者也看到有網友做了同樣的測試,給出了重度抑郁癥的測試結果,這名網友表示,最近事情太多無法消化,希望自己快點走出來。也有網友做過測試后被結果嚇到,表示想去心理機構咨詢一下。

也有些抑郁癥測試給出的結果,充滿了心靈雞湯的味道:“做事不自信,總在關鍵時刻掉鏈子,害怕自己做不成事。很多時候只要自信一點就能成功,你要邁出勇氣的一步。”

專家:不要夸大網絡心理測試結果,情緒出問題要及時就醫

“這個顏色測試我在朋友圈也看到了。”南京鼓樓醫院醫學心理科副主任醫師楊海龍說,“從這份測試的結果來看,它的評價像很多娛樂化的心理測試一樣,具有通用性質,在很多人身上都適用,每個人也能從中找到個性的共鳴。”他提到,雖然目前國內確實有人在研究性格與顏色的聯系,但這更多只是一個參照,并不具有診斷的意義。

楊海龍介紹,在醫學上,一份心理測試,首先要看它的目的是為什么。“心理學測試免費抑郁心理測試,無非是對個性或者異常心理的測試等等。對醫生來說,它也只是起到評估作用,只有參考意義,并不能單憑一個測試就做診斷。”

對于網絡心理測試的結果,應該如何對待?楊海龍說免費抑郁心理測試,第一,不要去夸大評估的作用和意義,可以把它看成一個娛樂,不要太在意這個測試的結果;第二,這個結果中,如果有負面的地方,也不用過多否定自己;第三,很多人對自己其實都不了解,一個人的成長就是在遇見未知的自己。所以,不可能單靠一個測試就刻畫出一個人的個性。“人應該要不斷地去了解自己,接納自己,不斷發展和完善自己。”

另外,楊海龍還提到,現在網絡上有人把抑郁癥、強迫癥等異常心理的評估量表做成一些簡單的心理測試。一些真正被心理疾病困擾的人,不要輕易地相信這種片面的評估。“這種隨意的測試,題目的完整性沒有保證,測試也沒有環境要求和時間限制,結果自然不盡相同。”楊海龍建議,當感覺到情緒或者心理出現了問題,抑或這種狀態影響到了工作生活,要及時尋求醫生等專業人員的幫助,而不是通過一份測試去給自己下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