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咨詢在線聊天_青少年心理咨詢在線聊天_青少年心理咨詢在線聊天

。。今日書朋推薦 || 編號:[1608]

。。ISBN: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有關心理輔導的教科書級的入門書。書中詳細介紹了數種有影響力的輔導理論,并以“輔導關系”為主線探討了輔導過程中多方面的實際問題,此外還論及了輔導的專業守則以及輔導的終級目標等多個課題。

作者重點論述了輔導者自身的素質以及與受輔導者之間的關系,并再三強調輔導過程其實就是輔導員與受輔導者之間的一種真誠的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發展,強調輔導員本身修善的重要性,強調輔導終極目標就是協助受輔導者達到自我實現。書中融合了作者多年的心理輔導經驗,以及對于中國傳統文化關于人性的探討,對我國心理輔導工作者更加具有借鑒和指導意義。

本書既可供大學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專業作為教科書,也可作為在職輔導專業人員、心理學愛好者的案頭參考書和通識讀物。

。。作者簡介。。

林孟平青少年心理咨詢在線聊天,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心理輔導學教授。早年曾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后赴美國深造,獲伊利諾伊州立大學輔導心理學博士學位。回到香港后,歷任香港青年協會輔導心理學家、突破輔導中心總監,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著有:《心理咨詢與治療》《團體咨詢與心理治療》。

作者林孟平師從美國心理學家帕特森教授,與羅杰斯人本主義理論一脈相承,不遺余力地將人本主義心理學引介到國內。1994年開始,林教授應邀到內地不同的院校講課和合作。1998年與北京師范大學合作,開辦咨詢與心理治療碩士博士班課程。同時,又為內地同行提供大量機會到香港進行學術研討和學習,促進交流,推動內地心理咨詢人才培養工作。

現今,很多高校老師和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學科帶頭人都是出自林老師的門下。林老師的大弟子江光榮,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其心理學著作《人性的迷失與復歸》也剛剛由生活書店出版。

。。短評。。

一本很好的科普書,對心理咨詢行業做了全面而專業的介紹,糾正了許多誤區,讓人們對這個行業和從業者的必備素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讀完這本書感覺自己學心理學開始上道了

這是一本適合從業人員的一本教科書。內容詳實層層遞進,封面設計也很治愈。

咨詢師不是為人解決問題的。許多人以為咨詢師的職喝為人解決問題,這觀念實在是錯誤的。事實上,單單解決問題并程咨詢。因為倘若每一次咨詢都只是替當事人解決問題,這種“頭痛頭,腳痛醫腳”的情形就會繼續下去,當事人日后在面對人生的種復雜問題時,豈不是會永無休止地需要咨詢師的幫助?故此,治本才是良方,而問題的得以解決,只應被視為整個治本過程中的副產品。就以前文中提到的那個例子來說,要解決大明的問題,方法有很多。如果我們的注意力只集中于他沒有朋友、感到孤單的困難上,簡單處理起來或者著意替他安排,讓他在學校參加他較有興趣的攝影學會在社區青少年中心加入電腦班和美術設計小組青少年心理咨詢在線聊天,這些安排本來不錯但問題是大明能否按照安排而投入各群體當中。

引自 2 第一節 咨詢是什么?

咨詢的最終目的,是協助當事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盡量發揮自己的潛能,從而得以邁向自我實現;而在這個過程中他一定要學習對自己的行為和人生負責任,否則就不能達致建立自己的目的。

咨詢不是給意見忠告青少年心理咨詢在線聊天,而是幫助當事人認識自己

引自 第一章 導論

了解,是我們對一些事物主觀的認識,至于同感,則并不只是對當事人有一定認識,而是能體會到他的感受,體察他的思想,了解他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周圍的世界。帕氏更加強調,同感的了解不從客觀或外在的參照標準來看待事物,而是咨詢師放下自己個人的參照標準,設身處地以當事人的參照標準來看事物。

同感是完全站在對方角度,用對方的眼睛去看世界

引自 238 第二節 具有治療功能的基本條件

咨詢不是安慰人,也不是同情人,而是一個幫助人處理困難的過程,目的是幫助當事人學習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