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日
答:為引導大學生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2000年,“5.25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節”在北京師范大學拉開帷幕,健康節取“5.25”的諧音“我愛我”,意為關愛自我的心理成長和健康,活動的主題是大學生人際交往和互助問題,口號為“我愛我——走出心靈的孤島”。此后(2004年),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學聯辦公室向全國大學生發出倡議,把每年的5月25日確定為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
心理健康節的目的
在廣大學生中營造一種關注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健康、重視心理健康的氛圍,通過組織設計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參與性強、針對性強的活動載體,宣傳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建設和諧社會、和諧校園、和諧心靈的理念,為學生搭建起鍛煉心理素質、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平臺,全方位的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日,提高大學生適應環境、管理自我、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等各方面的能力。
心理健康的標準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米特爾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條標準被公認為是“最經典的標準”: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對自己的能力作適當的估價;
(3)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4)與現實的環境保持接觸;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8)適度的情緒表達與控制;
(9)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條件下,對個人的基本需要作恰當的滿足;
(10)在集體要求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自己的個性。
心理問題的表現
1. 很容易出現痛苦感覺,比如容易緊張、焦慮,反復思考不開心的事情,也有可能會出現特別嚴重的心情大學生心理健康日,低落、悲觀、消極、絕望的念頭,甚至有可能離群索居,不愿與人交往,變的特別內向。
2. 失眠、多夢、早醒,出現焦慮、抑郁的情緒,易發脾氣、急躁、考慮問題較為偏激等等,同時也有部分人敏感多疑,總懷疑有人針對自己,想要傷害自己,嚴重時會出現脾氣暴躁,與人打架,與人發生各種沖突的問題。
3. 也會嚴重影響注意力、記憶力,生活受到很大影響,最終損害社會功能。另外心理障礙也會比較容易造成進食障礙,并且也會由于外界的刺激,出現一些比較過激的行為。
- Part.02 -
學會調節
調節心理問題的方法
1.學會傾訴
在學習之余,同學們應該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子,多結交一些朋友,遇到問題主動找朋友或家人傾訴,及時把不愉快的情緒化解。
2.音樂療法
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來應用一些音樂幫助緊張的心理放松下來。這里所說的音樂不是流行歌曲,而是純粹的音樂。
3.尋找心理醫生求助
如果心理壓力過大,或者心理問題嚴重,那么還是應該及時進行心理咨詢,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大學生心理健康日,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消極認知,解除心理障礙和疾病,以穩定的情緒、健康的心理狀態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應對挑戰,享受人生。
最后,心理健康的第一條標準就是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能體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樂觀自信,這樣的人才能用信任、友愛、寬容、尊重的態度與人相處,能分享、接受、給予愛和友誼,能與他人同心協力。
編輯 |李家華
排版 | 莊明育
審核 | 謝淑婷 黎航 周霞
圖文源于網絡
海南大學子衿書院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