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有個女學生,學習成績一直處于中游,考個普通大學沒有問題,但父母對她的期望是考入211、985,所以總是采用高壓政策,導致孩子患上中度抑郁。

奇葩的是,父母竟不以為然,篤定道:“抑郁不是病,就是作。”

父母還以此為話柄,對孩子進行語言刺激和謾罵。

孩子終于忍不住爆發:“我只能考個普通大學,考不上北大清華,你們想逼死我嗎?”

父母回答:“考不上北大清華,你以后活著更累,還不如不生你?!?/p>

孩子傷心欲絕,用碎玻璃劃破手腕。

面對躺在病床上的女兒,父母繼續喋喋不休,罵她沒出息。

女生說,那一刻,她覺得自己已經是個孤兒了。

陳忻兒童心理_《兒童心理》_陳忻兒童心理課程

無法想象,孩子躺在病床上,聽著父母冷冰冰的話語,會是怎樣的一種絕望。

而父母呢?也因為對孩子的失望,焦慮、暴躁,無所適從。

美國知名心理治療師薩提亞曾說:“一個快樂的家庭就是他們永遠都可以相處在一起,他們可以了解,并且接納彼此的差異,他們可以欣賞和感謝他們的相同,他們可以為了未來共同生存?!?/p>

親密的親子關系,總是包含著彼此的尊重和理解。

破裂的親子關系,往往都是從父母過高的期望開始的,父母步步緊逼,孩子力所不及,父母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凡,孩子無法理解父母的急切,長此以往,孩子不能感受父母的愛,只能感受到冰冷的要求,彼此便漸行漸遠。

父母期望過高,會讓孩子倍感焦慮

前段時間,一則“兒子考98分,家長患抑郁癥”的新聞霸占熱搜。

陳忻兒童心理課程_《兒童心理》_陳忻兒童心理

39歲的秦女士,是杭州一所重點小學的老師。

5歲的兒子上小學后,秦女士對兒子的學習提出了一條鐵律:考試必須100分。有時,兒子考了98分,秦女士便要訓斥:“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么考不到......”

在她眼里,別人的孩子都能教得好,只有自己的兒子非常愚鈍。

秦女士覺得自己太失敗,患上了嚴重抑郁癥。

對于秦女士的遭遇,有網友表示同情,但更多的網友則表示不解。

網友@must天天向上提出疑問:“那么多孩子考一百分有什么意義?”

《兒童心理》_陳忻兒童心理課程_陳忻兒童心理

網友@宋景瑜怒懟:“除了分數你發現不了孩子別的,你做家長的不是失敗是啥。”

網友@最為犀利:“我要是孩子,我才應該是患抑郁癥的那一個?!?/p>

《兒童心理》_陳忻兒童心理課程_陳忻兒童心理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中國父母內心迫切的希望。

然而,很多父母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卻給孩子帶來了無形的傷害。

家長期望過高,孩子很容易出現自卑、膽怯、懦弱等性格,嚴重的甚至會引發不同形式的心理疾病。

一項“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造成焦慮”的研究,調查了某城市553名中小學生焦慮狀況,結果表明:38.4% 的中小學生具有恐怖傾向、身體癥狀、沖動傾向 ,自責傾向,對人焦慮尤為突出。

動機心理學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動機過強時效率反而下降,只有保持中等強度的動機水平,學習效率才最高。

《兒童心理》_陳忻兒童心理課程_陳忻兒童心理

身為家長,都希望孩子出類拔萃,卻往往忽略了:父母的期望,只有在孩子能承受的范圍內,并且轉化為內在意愿,他才能做得好。

父母希望孩子成績好,是人之常情。

但將自己的期望強加給孩子,結果只會適得其反,不僅累了孩子,也折磨了自己。

身為家長,千萬別讓期望過高,變成一種冷暴力。

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合理釋放期望

兒童心理學家陳忻說:“對兒童的期望、要求,不要超出他的能力,他的發展現狀?!?/p>

那么,父母該如何合理把握對孩子的期望呢?

1. 尊重孩子是獨立個體,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

黃磊在《寫給未來的你們》中說:“幸福就是選擇一種你們喜歡的方式活下去。”

所以,多多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打耳洞,染頭發,妹妹小小年紀就可以涂口紅。

尊重孩子自由選擇和成長的權利,是黃磊最基本的育兒理念。

他曾在采訪中表示:“我從未把她當作孩子,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屬于我,我們之間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她,我們像朋友一樣相處。”

而孫莉則扮演了引導孩子的角色,培養她彈鋼琴,讓她嘗試翻譯文學作品。

陳忻兒童心理課程_《兒童心理》_陳忻兒童心理

正是因為爸爸的尊重和媽媽適度的引導,多多做什么都很出色,成功翻譯三本外國文學、鋼琴比賽拿第一,并且她自己樂在其中。

2. 期望符合孩子實際的能力

還記得江西省一位15歲少女,由于中考落榜而喝農藥自殺的悲劇么?

因為父母過高的期望,要求孩子“只能考好不能考壞”。

最終,她沒能達到父母的高要求,只好留給父母一封遺書,絕塵而去:“女兒對不起你們,由于沒有能夠考上中專,縣中,使你們希望落空,使村上的人都對我冷漠起來。我實在受不了,因此,我只有先去了……”

而有些父母則比較有智慧。

曾經有一則“孩子考7分,父親放煙花慶?!钡膱蟮?,逗樂了網友。

看似無厘頭,可自從鞭炮慶祝后,孩子竟然開始自己我激勵,成績一下突飛猛進,最近一次考了57分。

俞敏洪說:“最好的教育是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提供既有挑戰性又能讓孩子有成就感,帶有一定的壓力同時又能從壓力下解放出來的教育?!?/p>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期望,要講求度。根據孩子自身的實際能力,去理解孩子,然后不斷鼓勵孩子。只有擁有了父母愛的鼓勵,孩子才會變得更有動力。

3. 與其苛責孩子,不如陪伴孩子克服困難

童話大王鄭淵潔的兒子,常被人津津樂道。

兒子小學畢業就休學了,原因是,上學時兒子被老師罵“吃Shi都接不到熱乎的”,讓兒子備受打擊??吹骄趩实膬鹤?,這位另類的爸爸心一橫,干脆讓兒子休學回家,開起了“私塾”,親自教導孩子學習。

雖然,自此以后,兒子再沒讀過書,但在爸爸的愛與陪伴下,兒子成為了年入1.5億的皮皮魯總動員CEO,變成了“另一種別人家的孩子”。

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能夠理解孩子,并且陪伴孩子一起走出困境,才更能激發孩子勇敢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

陳忻兒童心理課程_陳忻兒童心理_《兒童心理》

盧梭說:“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p>

深以為然。

為人父母,要學會控制期望。不要用過高的期望來壓迫孩子,而是通過行動來引導和激勵孩子,讓孩子在每一次進步中獲得滿足。

將期望當作祝福送給孩子,而不是當作要求苛責孩子。

希望許多年后,讓孩子熱淚盈眶的,不是考試的分數,而是沒有手機電腦也能無比充實的日子;不是做過的試題,而是為了夢想熱情投入的青春。

如此,父母不僅會收獲美好的親子關系,也終將收獲真正屬于孩子的美好未來。

互動話題:關于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你有什么想表達的么?期待你的觀點~

本文作者:周一醬,寫溫暖的文字,有力量的觀點,想開著房車浪跡天涯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