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都難逃“二年級魔咒”:成績下降、抑郁逆反,都在這一年
▲上海中小學開展學生和教師心理團輔活動
9月開學季,有人奔跑著迎接嶄新的校園生活,有人卻不得不止步于校門前。在上海某所高中,三名高一新生還未參加軍訓,便不約而同地向學校提出休學申請,絆住他們腳步的是不同類型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其中一人在初中階段就已開始接受心理治療與行為干預。
根據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的相關研究,當前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面臨的積極因素總體上趨于上升,學生的自我意識和社會適應水平呈上升趨勢,生涯規劃意識明顯增加,但基于社會節奏加快,各種壓力和不確定因素增加,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也面臨挑戰。尤其在各個學段中,二年級更是高發,可以稱之為“二年級魔咒”。面對這一現象,心理學家稱,父母的愛千萬不能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面臨挑戰,在很多國家都是如此
“十年前,學生的心理問題很少有需要醫療干預的初中孩子逆反心理,但是,現在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一位從事一線心理教育逾30年的教師如是說。
在十年前,本市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側重發展性心理輔導,學生的心理問題往往是常見的學業壓力、親子溝通、人際交往、青春期困惑等,真正可以稱為“疾病”的很少。但這位老師發現,大約五年前,校園里漸漸出現了個別需要醫療干預的案例?!安贿^一所學校三年中最多也就一兩個這樣的學生”。
然而,最近三年來,她在走訪各中小學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一個顯性的標志就是,需要醫療干預的疾病例增多,如焦慮傾向、抑郁傾向、精神分裂傾向等。
在不少心理學專家看來,這個令人頗有些“揪心”的結論源于多種因素——社會的轉型發展加劇了各行各業包括教育的競爭,家長對子女的成長期待也在不斷提高,而這種“愛的負擔”往往是壓垮孩子們的“最后一根稻草”。
曾經有一項調研發現,在一些外來務工子女比例高達80%的市中心學校,孩子們的幸福感普遍很強,但在一些知名的民辦學校,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反而不樂觀?!斑@和家長的期待有關,對后者來說,他們的物質水平條件更優越,但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和要求也更高,這樣的孩子不但缺乏玩樂的空間,也缺乏他人認同的空間,漸漸地,其中一部分孩子就會覺得生活沒有快樂感和價值。”
▲上海中小學開展學生和教師心理團輔活動
“過去,我常困惑,是不是因為我國尤其重視教育,這種‘壓力’才影響了孩子們的心理發展?每當有國外專家來上海交流,我都會問他們:你們的孩子怎么樣?”結果出乎這位心理老師的意料: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惡化”,已經是一個全球性的傾向和趨勢。在上海日前舉辦的一場教育論壇上,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公布的一組數據也佐證了這一事實:來自全世界11個國家的調查顯示,未成年人的心理困難總分和心理發病率在11歲時顯著增加。
每個學段的二年級是重要的心理轉折期,需警惕“二年級魔咒”
在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研究中,一種名為“二年級魔咒”的現象引起了很多專家的關注。有調查顯示,孩子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在小學二年級、初中二年級、高中二年級,出現比較明顯的轉折和問題,而這一結論,與不少一線心理教師的教學觀察是一致的。
上海一所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的心理教師告訴記者,“二年級”往往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間點。以初中為例,在預備年級和初一階段,孩子們感覺自己和中考之間“還有段距離”,但從初二開始,學業內容的數量和難度、學校的要求、家長的期待都發生了明顯的轉折,到了初三,他們的負面情緒還會進一步上漲。“每年中考、高考前一個月,都會出現拒學、拒考的案例,而且大多是好學校里的好學生。”
需要關注的是,抑郁、焦慮、拒學等情緒問題一般最早會在初中冒出苗頭,但尚不會變成真正的心理疾病。然而現在,高一甚至初中出現心理疾病的學生比例有所增加。
這位老師回憶,幾年前他曾遇到過一個拒學的初二學生,她有著十分光鮮的成長履歷——名校在讀、鋼琴十級,還有舞蹈特長,這說明了她的家庭環境很不錯,而且父母相當重視孩子的教育。但長期以來,她都生活在“高壓”氛圍中,父母的強勢終于逼得她產生了強烈的逆反心理?!懊鎸@樣的情況,這類家長一開始還是會采用嚴格、強制的手段教育孩子,但往往到最后就沒有辦法了?!币虼耍瑢议L來說,還是要重視和警惕“二年級魔咒”現象,采用得當的家庭教育方式。
引發心理問題的困難因素重重,男孩的情緒處理必須關注
事實上,在學界看來,絕大部分心理問題來源于比較和競爭。而在當前的社會發展背景下,我國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面臨的積極因素和困難因素并存。一方面,在我國,人與人的支持系統、青少年自身的目標感及樂觀狀態等積極因素總體上趨于上升,但是社會壓力也顯著增加了,因此困難總分也在增加。其中,“男生心理弱勢”現象需要獲得更多的重視。
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沈之菲提到,在中小學各個學段,學生心理健康面臨的主要困難因素是不同的。
小學階段的主要困難因素是多動癥,這個群體以男生居多;初中階段的主要困難因素是人際交往,這個階段孩子們之間的交往更復雜了,不但存在“誰學習好、誰對我有用,我就和誰玩”等功利性交往,青春期異性交往也是一個難題;而到了高中初中孩子逆反心理,主要困難因素則變成了自我發展障礙,尤其,越優秀的學生對自我的認同感就越高,一旦理想和現實出現差距,他們的失落感就會更強烈。
“人際交往是心理健康發展中一個貫穿始終的問題,良好、順利的人際交往,對心理健康有促進作用,反之亦然。”正因如此,大多數男生在人際交往中天然的“弱勢”也引發了“心理弱勢”現象。
根據實證研究,青春期男生的情緒沖動性更強,而且青春期異性交往過程中,如果關系破裂,相比女生而言初中孩子逆反心理,男生更不擅長走出壞情緒,由此很可能出現抑郁傾向,并通過游戲等排解、宣泄情緒。專家提醒,對社會、學校和家庭來說,要尤其重視“男生心理弱勢”現象,關注男孩子們的情緒處理。
為了進一步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積極、健康的生命觀,上海心理健康教育在行動。眼下,本市正在積極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加強心理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全面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和家校協同,推動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有效銜接,同時大力推動大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達標校和示范校建設以及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創建工作。目前,上海大中小一體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率較高。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