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和焦慮有什么區(qū)別?又抑郁、又焦慮該怎
如果抑郁的感受是「曠野無人」,那焦慮大概就是「無數(shù)份擔憂如黃金周滾滾人潮般擁擠在心里」。有人問,為什么我會覺得自己又「抑郁」又「焦慮」,或者說,又無精打采又煩躁不安?沒錯,抑郁癥狀和焦慮癥狀常常相伴而來。
當抑郁障礙遭遇焦慮
抑郁障礙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有五個方面:
1、顯著而持久的情緒低落和悲觀;
2、感覺思維能力受到抑制,并且常常考慮消極的事情;
3、意志活動減退,并不愿參加各類日常活動;
4、記憶力和注意力下降;
5、出現(xiàn)睡眠障礙、乏力、食欲下降等各類軀體癥狀。
抑郁障礙的診斷標準不涉及焦慮癥狀,但有調查表明,超過半數(shù)的抑郁癥患者感到有一定程度的焦慮。抑郁狀態(tài)中,患者常表現(xiàn)出自罪、自責,認為自己不夠好、做什么都沒有意思、未來一切都沒有希望,行為上也會感到做事困難、想要回避過去顯得簡單或有趣的活動。
對自己的悲觀認識和與外界溝通越來越難,都可能令抑郁癥患者感到焦慮——害怕事情會變得比此刻更糟糕更加可怕。抑郁癥患者也可能表現(xiàn)出激動不安等焦慮癥狀,這在老年患者中非常多見;另外,兒童和青少年抑郁狀態(tài)下,很可能出現(xiàn)易激惹的焦慮癥狀。
當焦慮癥遭遇抑郁
廣泛性焦慮障礙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
1、對未來可能的危險或不幸的持續(xù)的過度擔心;
2、坐立不安,并且肌肉緊張;
3、出現(xiàn)心慌、氣急、胸悶、頭痛等由于自主神經(jīng)功能亢進而導致的軀體不適;
4、「警覺性提高」帶來的易激惹、入睡難、注意力不集中等。
焦慮癥患者也會有時候感到自己被抑郁籠罩。遷延不散的焦慮,都可以令人感到不愉快、不開心,甚至自責:
1、難以再像過去一樣輕松應對工作、人際和生活;
2、持續(xù)的緊張情緒和各種身體不舒服令人痛苦、難以忍受;
3、對癥狀過分關注和擔憂,生出「我這么焦慮,不可能做好別的事情」的信念,帶來絕望、自責;
4、對癥狀的無助感,怕自己沒辦法再好起來。
又焦慮又抑郁,怎么辦?
抑郁和焦慮中有一個已經(jīng)顯得難以應付,同時面對兩者,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
1. 運動
如果有人鼓勵你找一項運動并且每天去活動一下,還是不要暗自嘲笑他沒有給出更新穎的技巧了吧。當抑郁讓我們行動和思維都緩慢下來時,運動能幫助身體和主觀感受都慢慢活躍起來;而當焦慮令人覺得百爪撓心、心慌難耐時,運動是釋放壓力的好辦法,它能讓人從內心安靜下來;運動還能幫助身體調節(jié)到更好的狀態(tài),從而緩解軀體不適、恢復正常的睡眠節(jié)律。
2. 找到第一步,踏出去
盡管抑郁和焦慮合起伙來把腦袋變慢了,沒法再像以前那樣記住事情,或者很難專心致志了,盡管情形也許令人感到「內心癱瘓」、無力做任何事情,請相信,我們還是可以做成一件事情最開始的第一步。
然后,把一件事分解,直到各個步驟都具體且細致,我們就不會再感到難以執(zhí)行。接下來,把注意力放在接下來的那一步上,那又是新的「第一步」。
這個策略能讓我們不至于被抑郁帶來的「無能感」裹挾,因為,至少眼前這一步還是有能力掌控的;它也避免我們被無邊的焦慮綁架,因為當事情一步接著一步進展下去時,我們的注意力便會慢慢從「數(shù)不盡的擔憂」聚焦到我們想專注的事情上。
而每一次成功在焦慮或抑郁狀態(tài)中做成事情的經(jīng)驗,會幫助我們找到和這些「難過的低落」或者「緊張的不安」共處的方式。
3. 覺察自己
當腦海里冒出類似「我真是糟糕透了」「這件事多半不會有好結果的」「萬一那樣、這樣怎么辦」「如果發(fā)生意外的話多可怕」等想法時,也許情緒會紛紛涌現(xiàn)而無法隨意控制,但我們可以首先觀察一下自己的想法:
(1)現(xiàn)實情況真的是這樣的嗎?
(2)我是不是在夸大問題?
(3)我在無端擔憂嗎?
(4)我是不是在過分苛責自己?
然后,觀察一下想法背后的信念:
(1)我是不是會覺得「一個細節(jié)不夠完美,就等同于一切都是糟糕的」?
(2)我是不是覺得「事情一定要如期望進行,否則就是無法接受的」?
覺察到情緒來源于這些不合理的想法后,我們可以告訴自己:
(1)我感到抑郁或焦慮,是因為我的認知里有一些不太合理的信念。
(2)雖然它們總是自動跑出來,但是我知道,現(xiàn)實情況不是我想的那樣。
這能夠幫我們承受和處理這些情緒,而不是被它們帶著走。
4. 認同自己和自己的情緒
我們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偶爾的抑郁和適當?shù)慕箲],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可以接受這個有抑郁和焦慮的自己,而不再是自己和自己作斗爭;可以接納這些壞的感覺,它們總會存在著,并不會、不可能在生活中完全消失。實際上,抑郁和焦慮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
抑郁讓我們避免作出倉促的決定,讓我們不去做冒失而危險的事;焦慮則讓我們保持客觀,而不是「不現(xiàn)實地樂天」。有壞的感覺,好于「沒有感覺」——后者是空虛和麻木,前者意味著我們也還有感受生活中的快樂、愉悅、平靜、活力、充實等好的感覺的能力。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wǎng)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