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生活無意義,警惕“空心癥”

本報記者 董超

怎樣開導焦慮的高中生_高中生心理抑郁焦慮怎樣開導_怎么開導焦慮抑郁癥的高中

面對壓力、不愉快、挫折、挑戰……

我們常會因不安和焦慮而感到迷茫。

此時,最好的辦法是調整心情,重燃希望。如果無法調整這種狀態,長期處于一種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抑郁的狀態,就可能使人的心變“空”,也可稱為“空心病”。會讓人感覺“活著沒有意思”,缺少生活的動力。

“空心病”是價值觀缺陷所致的心理障礙

有數據顯示,在中國大學生中有超40%存在“空虛的自我”的感覺。很多大學生在高壓力為之努力后,覺得實現高回報的希望較小而感到很虛無,沒有目標,進而懷疑人生的意義,甚至焦慮,抑郁。“空心病”往往是期望過高、責任過大等壓力過后的產物。

那么,到底什么是“空心病”?

它看起來就像是抑郁癥,常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診斷,多被診為抑郁癥,但所有藥物如水澆石,并無任何效果。

“空心病”有幾個特征:從癥狀上來講可能符合抑郁癥診斷,患者會有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通常人際關系良好,可能從初中、高中甚至更早就感到迷茫,傳統心理治療療效不佳。

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徐凱文認為,“空心病”是“價值觀缺陷所致的心理障礙”。之前有研究表明,如果人感覺自己的生活很有意義或價值,那么他們的人際關系會更和諧、社交活動更廣泛、身心也更健康,患上抑郁癥、慢性疼痛或殘疾的幾率也會下降。

2015年,北大學霸吳謝宇用啞鈴襲擊了母親的后腦,致使母親當場死亡,吳謝宇隨后潛逃。2020年,這場轟動全國的弒母案終于進入庭審環節。一個高智商、高情商的孩子,何以成為殘害親生母親的魔鬼?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的回答也許能夠解釋這一切:“他雖然有高智商,但內心卻是空的,空到沒有靈魂。”

孤獨感和生活無意義感讓心變“空”

有人會問,為什么會得“空心病”?

“空心病”是不是抑郁癥的一種?

徐凱文曾在解釋“空心病”時說,患上“空心病”的孩子往往十分優秀。他們學習好、工作優、情商高,卻有著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活下去。

“空心病”確實具備了抑郁癥的某些特征,比如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等,但與抑郁癥不同的是,“空心病”更多是一種價值觀的缺失。價值觀對人有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一個人只有知道了自己是誰,什么是對高中生心理抑郁焦慮怎樣開導,什么是錯,才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從而找到人生的意義。但某個觀念的形成和改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因此,作為孩子人格形成的塑造者,家長的教育方式顯得至關重要。

“空心病”其實有具體的判斷方法,徐凱文列出了七點:

一是從癥狀上看符合抑郁癥診斷標準,如表現為情緒低落等。不同的是,所有這些癥狀表現并不非常嚴重和突出。

二是患者會有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覺得自己與周圍的人并沒有真正的聯系,不知道為什么要活著。

三是通常人際關系較好,他們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努力完善自我,但似乎這一切都是為了別人而做。

四是對生物治療不敏感,甚至無效。

五是有強烈的自殺意念,這種自殺意念并不是因為現實中的困難、痛苦和挫折。

六是可能從初中、高中,甚至更早就開始迷茫。

七是傳統心理治療療效不佳。

高中生心理抑郁焦慮怎樣開導_怎樣開導焦慮的高中生_怎么開導焦慮抑郁癥的高中

活在當下明確價值取向

能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國外有研究將高壽秘訣概括為:飲食有節,活得有價值、有意義,喜歡鍛煉,有責任、有歸屬感,保持健康體重。

廣東省人民醫院林曙光、譚寧發表述評文章指出,積極心理,包括幸福、感恩、同情心、自信及希望等對心血管疾病有預防作用。林曙光強調高中生心理抑郁焦慮怎樣開導,人不要追求自身愉快經歷的“享樂”,而是要追求心理幸福感,這是一種超越自我的滿足,會讓生活變得更有意義。

那么,怎樣才能遠離“空心病”?

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心理三病區醫師楊曉磊建議,活在當下,把注意力放在現實的過程中。如果我們把注意力放在結果上而忽略了過程就是忽略了生活本身,讓我們無法體會到生命的真實存在感。在這些過程中體驗,才能構成生活的本身。比如,早上起床時體會慵懶的狀態與伸懶腰的感覺,上班路上體會不同人群或忙碌或休閑的感覺和自己走路時的姿態,用餐時好好體驗每道菜色的鮮味帶給你的感覺,與朋友歡聚時感受自己和朋友快樂的心情,旅行時欣賞旅程中每一個美麗的瞬間……這些體驗過程才真實地構成了生活的全部,它會在日積月累中幫我們最終在日常的點滴中理解生命意義所在。

讓愛向外擴散,不以自我為中心。如果我們將自己的能量散發出去感染身邊的親人、朋友和社會,把我們的愛給出并使之流動起來,我們的內心也許就會收獲充實和滿足,就不會讓自己精神上充滿匱乏感。

向內尋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明確自己的價值取向。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尋找與自己的價值取向相符的部分。所謂相符就是我們愿意全身心投入并愿意為之付出的事高中生心理抑郁焦慮怎樣開導,在這個過程中,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慢慢地就會找到自己內在的使命,找到自己生存的價值,活出真實而又有意義的一生。